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278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爱莲说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 教 学 设 计,导语:,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作者借莲花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解题:,下一页,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他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抒志。,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甚蕃(fn) 淤(y)泥 濯(zhu)

2、 清涟(lin) 不蔓(mn)不枝 亵(xi) 噫(y) 鲜(xin)有闻,讨论分析课文: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明确: 写莲的句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讨论分析课文: 2 、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诌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

3、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讨论分析课文:,明确: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另外,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花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4、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讨论分析课文:,A排比(如第5句) B比喻(如第5句) C对偶(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反问(如第8句),明确:,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分析课文:,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