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8928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政治(浙江选考2)二轮复习练习: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训练16哲学的源起与探索世界的本质专题训练第31页1.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答案 F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答案 F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展开的。3.规律与规则是一回事。()答案 F解析 规律和规则不同,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主观的。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答案 F解析 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来说,都是客观的。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答案 F解析 这些都是规律的

2、表现形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6.我国的民间故事中充满着哲学的智慧。相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问孔子,孔子不能决也。故事中两小儿的观点属于()A.一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在世界观引领下的方法论C.关于世界某一领域的思考D.基于具体科学基础上的哲学观点答案 C解析 故事中两小儿的观点只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的思考,并不属于世界观,A项不选;故事中两小儿的观点并不属于方法论的范畴,B项不选;故事中两小儿的观点是关于世界某一领域的思考,C项正确;故事中两小儿的观点并不属于哲学观点,D项不选。7.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3、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B.C.D.答案 D解析 “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正确;哲学并不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只提供一般方法,错误;“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表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正确;哲学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选。8.让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成功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嗑瓜子、嚼口香糖,科学家

4、还找到了新的戒烟方法。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这说明()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最基本的哲学派别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答案 B解析 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这表明人可以正确认识世界,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本身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9.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在世时回答公众提出的“您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问题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

5、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从意识的角度看,霍金的回答反映了()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A.B.C.D.答案 C解析 以意识的本质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注意题干指向“意识的角度”。霍金的回答旨在说明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说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内容,故舍去。符合霍金的回答。10.“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A.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答案 B解析 “没有景物,何

6、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B项观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A.B.C.D.答案 D解析 题目中,“万化根源总在心”将“心”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体现的哲学寓意与题意相符。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2

7、.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下列观点与“得钟者”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B.C.D.答案 A解析 材料中掩耳盗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是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1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

8、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上述材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与主观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B.C.D.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应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法错误。14.网络技术一出现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朝着网络与电磁融合的方向迈进,创造出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网络电磁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物理空间。对此,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网络电磁空间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物质

9、网络电磁空间真正统一于它的物质性网络电磁空间的产生说明了人的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网络电磁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A.B.C.D.答案 C解析 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人不能创造、消灭、改造物质;网络电磁空间的存在,表明世界真正统一于它的物质性,故正确;创造出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网络电磁空间,表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而意识的反作用是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故正确;属于认识论,与题目要求不符。15.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取了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成功突破现有技术无法

10、克隆灵长类的世界难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克隆猴的成功源自科研人员对基因遗传规律认识的深化猕猴的体细胞和卵细胞是科研人员克隆成功的物质基础克隆猴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猕猴胎儿的基因和克隆猴都是人类意识能动活动的产物A.B.C.D.答案 C解析 猕猴的体细胞和卵细胞是科研人员克隆成功的物质基础,克隆灵长类的世界难题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克隆猴的成功源自科研人员的社会实践,而不是对基因遗传规律认识的深化,说法错误;猕猴胎儿的基因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类意识能动活动的产物,说法错误。1

11、6.“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引导规范和约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这是基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效利用自然界的可靠保证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A.B.C.D.答案 A解析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我们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正确;人的主观能动

12、性并不是有效利用自然界的可靠保证,错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观点错误,不选。17.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A.B.C.D.答案 B解析 说法太绝对,人类改造自然时尊重自然规律就不会造成对自然的破坏;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13、避免人类与自然受到伤害,就需要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故符合题意;错误,人类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规律,是为了更好地尊重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实现对自然的征服。18.海啸与平常可见到的海浪大小不一样,海啸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十多米,形成“水墙”。海啸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说明()A.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B.反映客观实在的意识是客观的C.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D.物质是各种具体物的总和答案 A解析 题意表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A

14、项正确;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问题,C项与材料不符合;物质是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而非万事万物的总和,D项说法错误。19.从炎帝故里到三峡人家,从古隆中到屈原祠,从花木兰到龙船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美好记忆,是我们的根与魂。之所以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物质的东西需通过意识的东西来呈现意识的东西需要以物质的东西为载体物质的东西与意识的东西有密切的联系意识的东西正确反映物质的本质联系A.B.C.D.答案 C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美好记忆,是我们的根与魂,表明意识的东西需要以物质的东西为载体,物

15、质的东西与意识的东西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符合题意;错误,物质可以离开意识单独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的本质联系。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机构设置应该适应这一新变化。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既有与历次改革相同的方面,也凸显了值得关注的不同之处;这次机构改革与以往7次机构的起点不同,不局限在国务院或者行政层面的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而是涉及党、政府、人大、政协等全方位的机构重构重组改革。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关系”简述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