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8895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试题: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1,4,112.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2,3,5,8,93.细胞膜的特点6,7,124.综合考查10,13,14,15A级合格性水平训练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究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最初通过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解析: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认为蛋白质是均匀的、固定的。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A)A.物理

2、模型B.概念模型C.数学模型D.计算机模型解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3.下列关于生物膜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C)A.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分子不可以运动B.生物膜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C.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来实现D.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是均匀分布的解析: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

3、层中,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囊泡的转移可以使生物膜的成分更新;生物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4.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B)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具有信息识别的功能解析: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起初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是标记的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

4、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点中,论述错误的是(C)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C.膜物质是固定不动的D.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解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是呈双层排列的,是可以流动的,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也有的贯穿其中。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6.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糖被没有必然关系的是(D)A.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B.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C.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

5、识别D.水分由周围环境进入细胞解析: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与糖蛋白有关。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与糖蛋白有关。水分进入细胞主要与渗透作用有关。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C)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具有流动性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内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运动的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B.C.D.解析:细胞膜组成分子的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再由结构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功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进而得出能进行正常物质运输。8.用一个乒乓球,下面扎两根铁丝,可制成简易的磷脂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乒乓

6、球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B.铁丝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C.类似的小球应该制成两层D.两层小球可表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解析:两层小球仅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不能表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还需加入镶嵌的蛋白质分子。9.下图所示的是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的字母代表构成膜的物质或结构,请回答:(1)图中B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2)与生物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3)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性,这是因为。(4)不同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些结构?(填写标号)。(5)细胞膜的外侧是(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6)生物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

7、为。解析:图中的B为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与生物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糖蛋白。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运动的。不同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细胞膜的外侧是M侧,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答案:(1)蛋白质氨基酸D磷脂双分子层(2)E糖蛋白(3)一定的流动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运动的(4)B(5)M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8、6)流动镶嵌模型B级等级性水平训练10.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D)A.当温度升高到15 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上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的百分比越高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 以上时膜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图中数据体现的是温度与嵌合体形成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时间与嵌合体形成百分比之间的关系。11.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

9、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解析:维生素D为脂质类物质,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所以维生素D能优先通过细胞膜。12.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B.大都是运动的,与膜的功能有密切关系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相似相溶的原理,因此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容易进入细胞内,故与物

10、质进出细胞有关。13.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消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C)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解析: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

11、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14.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1)选取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2)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A.核酸酶B.龙胆紫C.糖水解酶D.双缩脲试剂(3)人的红细胞与草履虫细胞相比,细胞膜

12、的哪一种成分差别最大?为什么?。(4)用口腔上皮细胞能否制备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请分析原因: 。解析:(1)不同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内还存在各种细胞器膜,得到的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细胞表面积的2倍。(2)细胞膜上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糖蛋白中的糖类成分被糖水解酶水解后,细胞的识别功能丧失。(3)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4)口腔上皮细胞含有核膜、多种细胞器膜,用口腔上皮细胞制备的细胞膜是不纯净的。答案:(1)不可以。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细胞表面积的2倍。因为鸡的红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

13、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2)C(3)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差别最大。因为草履虫比红细胞的生命活动复杂(4)否。口腔上皮细胞中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制备的生物膜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1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2)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此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4)上图为胰岛B细胞结构模式图(局部)。胰岛B细胞通过基因控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用图中序号表示)。解析:图中是细胞核,是核糖体,是内质网,是高尔基体,是囊泡,是细胞膜;胰岛B细胞通过基因控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一种分泌蛋白),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答案:(1)蛋白质(2)流动性 (3)膜结构的完整性(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