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8400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寻找时传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阅读文章,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了解时传祥的事迹。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情感目标: 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学习时传祥的精神。教学重点:1、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2、 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及思想。教学难点:对文章中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寻找”一个人。那么,他是谁呢?对,他就是时传祥,他是北京市的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然而

2、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孙德宏的这篇文章寻找时传祥,去探寻时传祥的生前身后。(板书:寻找时传祥孙德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大 茫 人世 打 然 饼子 2、了解文体特点、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寻找时传祥是工人日报在1994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重访精神高原”就是报道五、六十年代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发掘这些

3、劳模身上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3、 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时传祥的经历及遭遇。明确:1958年 增加工作量 1959年10月26日 出席“全国群英会”1964年12月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5年国庆 当选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 1971年 成了“工贼” 被遣送回老家 1972年1

4、0月26日 病危时,感念刘主席 1973年春节 听闻刘主席逝世,精神失常 1975年5月19日 去世,享年60岁 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4、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

5、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5、小结: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三、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1、讲析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这篇通讯的背景资料,为后文人物故事提供环境。 提问:本段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 (讨论) 明确:交代了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寻找时传祥”也就

6、是要找回做人的良知。(教师结合文化大革命为学生解疑) 提问:文中第一部分交代了两个时间:一个是“三十六年前”、一个是“十六年前年”,这两个时间分别代表着什么? 明确:“三十六年前”是刘少奇主席与时传祥“握了一次手”。“二十六年前”刘少奇主席连真名字都不能说地去了。 (2)小结:本部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复杂的心情:“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深刻而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但作者深感责任的重大,尤有“重访”的必要和重要。2、讲析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实在、敬业精神。 提问:第6自然段哪些词紧扣“寻找”的主题

7、?) 明确:“循着”“重访”“探寻”。 追问“这三个词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总在“寻找”,表明引出下文的回忆。 提问:在寻找过程中,作者问到两种人,两种人的反映都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A、问到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大学生也:“双眼漠然”,表明不知道、不了解。说明时传祥距离年轻一代太遥远了。 B、问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有些激动”表明惊讶、惊喜,是盼望已旧的神态,说明他们对时传祥喜爱、怀念,对时传祥精神回归的热切盼望。 追问:由这样进入回忆有什么好处? 明确:表明时代呼唤时传祥,人民需要他,时代需要他。(2)访问中,写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等

8、都争着和时传祥一起背粪,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那时人民都以劳动为光荣,劳动不分贵贱、不分身份。国家领导与工人的关系密切、平等。(3)采访回忆中写了时传祥哪些事迹? 明确:先写时传祥平时的工作: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掏粪的时间;对掏粪工作的态度。(总写:略写) 再造两个典型事例具体描写。 追问:哪两个典型事例事件? 明确:一是为耿大爷从厕所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板书) 提问: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什么? 明确:前者说明了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负责(板书);周恩来表扬时传祥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为党多做工作

9、,做好工作。(4)时传祥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后刘少奇主席握手合影留念。写这些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表明时传祥的工作成绩和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也为后文作铺垫。(5)小结: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3、讲析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 提问:这

10、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确:A、成了劳动模范的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哪次回老家都坚持扫村里的大道。 B、坚信了;刘少奇主席不是坏人。”到死也不相信他是个坏人。 C、1973年春节,听说刘少奇主席逝世,时传祥精神失常,随即去世。 追问:突出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正直、本分(板书) (3)提问:中央领导关心时传祥一家人说明了什么? 明确:善良的人民需要时传祥,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4)小结: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补充: 怀念时传祥(马

11、祥林)身背粪桶手推车,走街串巷掏厕所。莫云衣裳沾污秽,却道灵魂脱俗恶。行业虽改光阴过,穷且益坚志不堕。 革命工作无贵贱,留给后人细思索。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叫时传祥的普通掏粪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过贡献。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在当年曾传为佳话。生平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二分队掏粪工,班长。

12、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平均每天掏粪90桶,高出队友20。他的“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崇高精神,受到全社会的尊重。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与国家主席刘少奇合影留念。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1

13、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1995年7月荣获首界“中国雷锋”的荣誉称号。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尤其是有钱人,常常把这些掏粪工蔑称为“屎壳郎”。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

14、,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国兵,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时传祥的粪车,撞伤了他的腿。 背景时传祥是在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受尽苦难与翻身解放的巨大反差,使他对共产党、对人民政府充满了热爱,并决心用毛泽东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报答党的恩情。当时社会虽然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刚解放的时候,一些人认为自己当家做主了,再也不用干低贱伺候人的掏粪工作。时传祥却认为,再脏再累的活也得有人去干,能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是十分光荣的。当年,有些青年人不安心清洁工作,嫌掏粪工丢人,总想转到工厂去。时传祥用朴实的话开导他们:“北京城如果一个月没有人去掏粪,粪便就会流得满大街都是。你也愿意上重工业,我也愿意上重工业,不行啊,总得有人清理粪便呀!”时传祥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并发自内心地做好在一些人眼中认为是低贱的工作。 党和政府对清洁工人的关心, 也是他干好工作的重要动力。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等中央领导都曾亲切接见时传祥, 鼓励他做好这一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在如今的现代化的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行业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