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8369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背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背影教案学 情:现在的学生是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疼爱,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让他们理解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比较有一定的困难。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为: 1、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初步学会欣赏叙事散文。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 1. 抓住“背影”

2、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 感受深切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父爱。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我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朴实却挚爱情深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流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你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唱一歌唱母爱的歌,你们说是哪一首歌呀?(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是最伟大的,可你们知道吗,父爱也是最了不起的。不是

3、有这样一句话吗:“父爱如山”,到底这句话是对还是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名篇有绿、春、荷塘月色。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课堂小练习: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2)纷纷落下的样子。(簌簌)(3)乱七八糟的样子。(狼籍)

4、(4)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5)衰颓败落。(颓唐)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 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3.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写背影最具体呢?(第二次) 让学生齐读课文第六段 4.本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呢? 四、小结: 在你的

5、生命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一直陪伴在身旁,请你随时留意,一定会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 五、作业的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一”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精彩的文段,并说说理由。 六、板书设计: 四 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父疼子 次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背描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影 子爱父 写 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七、课后反思:课堂上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说出父母让之感动的一些细节有助于对文中父爱的理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所体现的父爱。2、理解作者对父爱的感受过程。3、学生学会感受爱、回报爱。教学重点:

6、感受父爱,理解作者对父爱的感受过程。教学难点:对于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描写,深刻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了朱自清的背影,感知了文中的内容,了解文中对背影的描写,本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二、旧课复习: 请根据课文归纳第六自然的段意:买桔子送别 1.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本段从哪些方而来描写父亲?先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再想一思这样写有何作用? (1) 外貌: 1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 作用:表明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2父亲的体态:肥胖。 作用:表明行动不便,艰难。 (2)动作: 1走路的姿势:蹒跚 作用: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2爬月台时的动作:攀、缩、倾 作用

7、:行动不便、步履艰难(2) 语言: 第一句:内 容 儿子上车 前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包含的感情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第二句 内 容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包含的感情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第三句 内 容 儿了上车后 “我走了,到那边

8、来信!” 包含的感情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第四句 内 容“进去吧,里边没人。” 包含的感情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父亲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意;平淡的话语里往往隐藏着不平静的心情。 老师赠言:真理是朴素的。 小结:同学们写作时,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情感;选材时,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 2.质疑:(1)父亲在怎样的情况下送我上车的? (2)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聪明”? (3)父亲穿的是用什

9、么做的衣服?我穿的又是用什么做的大衣?从这穿的衣服说明了什么? (4)作者这样写父亲送我上车有什么意义?(为写背影作铺垫) 3.阅读最后一段后,探讨: (1)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 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4.文中到底写

10、到几次流泪?这几次的所流之泪有何不同? (四次流泪: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伤心之泪) 四、作业的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你父亲(或母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一个场面。 3.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 背 影 开篇 中部 结尾 一 二 三 四点题设疑 重彩浓抹 离情别绪 追忆背影浓情笼罩 刻画背影 催人泪下 难以忘怀(略写) (详写) (略写) (略写)五、课后反思:让学生连接生活,畅谈心声,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同时要体会做人的道理。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