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8355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江苏省苏州常熟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2月奖学金测试题第一部分(29分)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1)(gu)火 (2)o游 (3)(jio)健 (4)如火如(t) 2.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早春三月,微雨,空气中飘溢着桅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这小巷衬得玲珑踢透,意味深长。小桥流水的苏州,婉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

2、雅至地静静盛开。错别字改 正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范仲淹) (2)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 (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6)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4. 名著阅读:水浒传。(5分)(1)关于水浒传内容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2分)A.鲁达打死郑屠后,先后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火烧

3、瓦罐寺。B.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高俅父子陷害,刺配沧州道,途中遭到押送公人董超、薛霸的陷害,幸得鲁智深相救。C.杨志受北京大名府蔡京派遣押送生辰纲,途中吴用、晃盖等好汉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等人,抢走了生辰纲。D.黑旋风李逵去沂州县接老母,路上遇到了冒充自己剪径的朱贵。在沂岭,他为老母找水喝,老母却被老虎所害,一怒之下杀了四虎。(2)“义”字在水浒英雄身上得到充分地体现,下面“义举”与哪些英雄有关?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3分) 宋江 A.殷天锡抢占柴进叔叔的宅子,他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 武松 B.黄泥冈事发,官府差何涛捉拿晃盖等人,他抽身飞马来石碣村报信。 李逵 C.元宵节,宋江看灯时被

4、清风寨知寨刘高抓走,他带领军汉救出宋江。 花荣 D.他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醉打了蒋门神。水浒英雄示例义举 B5.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材料一 苏州茶文化发端于西汉,发展于东晋南朝,极盛于唐宋,明清独领风骚。清代诗人沈朝初的忆江南中称道:“苏州好,茶社最清幽,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炙鸡油,花草满街头。” 材料二 苏州城里茶馆,旧时泡茶用的水,取自胥门外的青江水,苏州文人喝茶最喜用“天落水”,特别是每年五月黄梅季节,收蓄雨水,以其甘滑胜过山泉,嗜茶者视为珍品,称之梅水。 材料三 苏州乡镇民间,如有族中纠纷,邻里矛盾,便相邀至茶社吃茶,请众茶客评理,理输者付

5、茶钱,俗称吃讲茶。每至立夏,城乡都有吃七家茶的习俗,俗信可防小儿疰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有消炎杀菌作等作用,还有助于缓和压力所致的腹泻,促进循环,喝茶有百利而无一害。(1)请简单概括以上材料分别从哪三个角度介绍了苏州“茶文化”。(3分)(2)请你担任苏州“茶文化”宣传大使,为推介苏州品茶文化,写一段宣传词。要求:结合材料,用上一种修辞手法。(3分)第二部分(41分)(一)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6.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2分)7.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

6、分)(二)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0-11题。(8分)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注】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凝之悉散之亲属。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0分)最美

7、的姿态张鸣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

8、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

9、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10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2分)11阅读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4分)12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

10、24题。(17分)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

11、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

12、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竞无对我的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