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8263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南朝诗两首 课件(26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南朝诗两首,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 【译文】 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领悟】 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 【译文】 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 【领悟】 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

2、者 (1)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富有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二卷,收入

3、汉魏六朝百三家集。,(2)谢朓(464499),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重亲,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脁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自然,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他与王融、沈约等人共创“永明体”,为“永明体”诗人之雄。如玉阶怨王孙游等小诗。 2.背景解读 (1)登池上楼 谢灵运作为南朝士族家庭的子弟,作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而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又使他深深卷入权力斗

4、争的漩涡。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刘裕次子刘义真(庐陵王)过去甚得父亲的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他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而谢灵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坦露、褊躁,不擅长政治权谋。他常对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起对方的猜忌,于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明年(景平元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发郁闷之情。,(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首诗是诗人于春天傍晚登上三山(在今

5、南京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建康(即今南京)时所作。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 3.备用知识 (1)山水田园诗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田园诗虽然与山水诗并称,但是它们并不是两类相同的题材,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它起源于东晋陶潜,成熟于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 山水诗则是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情趣,表现山水之美,抒发观赏山水时的心情、感受的诗歌。这一主体往往与旅行联系在一起。 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

6、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 山水诗是从南朝刘宋时的谢灵运开始的,南齐谢脁继之,到唐代完全成熟,名家辈出。 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寄情于山水,于山川林野中找寻生活的情趣,描绘自然美和隐居生活的恬淡心情。,(2)炼字 定义: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外乎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具体说来: 炼动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炼形容词。“枯藤

7、老树昏鸦”,“藤”和“树”两个字给我们的感觉是绿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加一个“枯萎”的“枯”字,生机没了,活力死了,颜色也换成枯黄的了。 炼数量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的“两”“一”“千”“万”等数字与量词配合,再联合中心词,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深邃的画面。 炼虚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一个“复”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二、基础积累 1.一词多义,答案:(1)阳光 景色,景致 (2)看见 通“现”,出现 (3)迫近 轻视 (4)知道 主持,答案:(4)

8、知道 主持 (5)句末语气词 赞许 副词,表约数,2.词类活用,答案:(1)“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色彩明丽 (2)“响”,形容词用作动词,发出声音 (3)“昧”,形容词用作动词,昏暗,分不清 (4)“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惭愧 (5)“满”,形容词用作动词,开满,答案: (1)池,园池;塘,堤岸 (2)自赏,自爱,可引申为“怜惜” (3)阳光,3.古今异义,答案: (4)残留 (5)孤单,4.名句默写 (1)池塘生春草, 。 (2)余霞散成绮, 。 (3) ,杂英满芳甸。,答案: (1)园柳变鸣禽 (2)澄江静如练 (3)喧鸟覆春洲,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 1.

9、【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登池上楼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登池上楼大量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富有意蕴,读后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诗歌开头六句托物起兴,着重表达了官场失意的情绪。,2.【对应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登池上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参考答案:诗人主要是从第九句起描写登楼临窗所见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接下来六句,则是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的情感。 写景时,诗人先写远景,“倾耳”“举目”写出鲜明的诗人形象;“初景”两句写冬去春回,节候改变,是诗人的感受;“池塘”两句转写近景,格调

10、清新妩丽。 在此乐景之下,仕途遇挫的诗人久病初愈,看到这种富有生气的景色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但难以尽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诗歌自然过渡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以下六句写诗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引发诗人希望归隐的情怀。,3.【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合,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曾激赏。,4.【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简要分析晚登三山

11、还望京邑的艺术表现手法。,参考答案: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如画,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本诗开头八句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洗练流丽;最后六句抒写离开京邑的忧伤。因对京邑依恋,所以不忍离去;因怀念乡国,所以三山风景虽佳妙,却无心欣赏而罢宴。诗中诗人将乐景与哀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效果。,5.【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请对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句进行鉴赏。,参考答案: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

12、: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三、探究争鸣 比较这两首诗在抒发感情和写景方面有什么异同?,相同点: 思路提示一:两首诗都抒发了思归之情。 思路提示二:都掺杂着对复杂的政治无可奈何的怅恨。 思路提示三:都运用了自然生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不同点: 思路提示一:在抒情上,登池上楼还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诗人用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进而抒发了过归隐生活的愿望。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情景交融。 思路提示二:在写景方面,登池上楼清新朴素,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则很绚丽。,答案:登池上楼抒发了郁郁不得

13、志、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在这首诗中,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作者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中愁绪不仅是离乡的伤感,也掺杂着对复杂的政治生活无可奈何的心理。,四、主旨归纳 简单概括两首诗歌的内容主旨。,文本总结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 登池上楼 1.大量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的使用使本诗很有意蕴,读后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如诗歌开头六句托物起兴,着重表达了官场失意的情绪。 2.景物描写细腻 诗人先对卧病之初的秋冬景象略作叙写,后集中笔墨描写初春风和日丽、生气蓬勃

14、的景象。 3.巧用典故,引用古诗文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中的“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句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引用典故,表达了怀归之情。,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采用对比手法 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个句子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2.巧用典故,引用古诗文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三国魏王粲七哀诗有“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之句,西晋潘岳河阳县诗有“引领望京邑,南路在伐柯”之句。诗人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自己的愁思。,二、微型

15、写作 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用古诗文,以“寂寞”“孤独”等情绪或者是“融入自然”“读书”等行为为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写作示例: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

16、“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三、素材积累 1.山水如同人的灵魂,不管我们是背着沉重的人生行囊,还是春风得意缓步徐行,山水总牵系着纷乱的心,平息着浮躁的心,抚慰着破碎的心。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因看出当政者“惟以文义接见”,并无政治上加以任用的意思后,终于寻觅到保持洁身自好的一种手段寄情山水。他带着矛盾的心情,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造物者的馈赠,与山水相接,尽情歌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诗画如一的佳境在他的笔下,终升华为一种性灵、理想他的超脱离不开山水,他的艺术成就也离不开山水! 适用话题:“洁身自好”“从容”“超脱”等。 2.谢灵运在政治上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情山水,开创山水诗派。他回归自然,登山探险,于峰峦叠嶂,曲折混沌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于是,人在景中,景在心中,他诗中的世界与心中的世界融为一体,形成了美好的意境,令人陶醉其中。 适用话题:“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