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7934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题中材料运用(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新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 在写作中的使用,2018年4月4日,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2015年高考真题,阅读上述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0分),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地区、学校等真实信息。,材料使用方法,目录,Contents,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不能全文照抄材料,可以在论证过程中作为论据出现,结尾可以呼应开头或者进一步强调论点,1,2,3,这个世

2、界上没有拥有华丽羽毛的黄鹂,也没有拥有婉转歌喉的孔雀,没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世间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人亦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弥补了自己的劣势,克服了缺点,你才会获得成功。,文章开头部分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出论题。切忌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老师并不一定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为老师

3、,是大为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逊雪三分白”的谦逊,而且要有“输梅一段香”的雅量,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把材料作为论据,成功之花才会长盛不衰,,你的人生才会与众不同。,因此,同学们,一时的胜利不算什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改正,,。,结尾呼应开头并点题,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2010年普高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丹麦人是聪明的,他们不捕小鱼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鱼;孟子是智慧的,他先于我们两千年便提出了“数罟不入洿池”的道理。因为他们都深谙一个事实:竭泽而渔,事必反矣。,点评,先从材料入手,接着自然地提出论点:竭泽而渔,事必反矣。这是第一次使用“材料”,目的是引出论点。,竭泽而渔,事必反矣,竭泽而渔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便注定逃脱不了自然的惩罚。当池水干涸,我们看着手中满袋的鱼得意地哈哈大笑时,我们全然不知我们将失去什么;当树木倒下,我们望着森林消失后留下的树桩,欣赏着自己的赫赫“战功”时,我们怎会想到我们还剩下什么-诚然,世间万事万物的

5、生存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规律,它们都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利益当前,金钱当前,人们往往迫不及待地奔向利益,而把理智远远抛在一边。殊不知无水则无鱼,无林则无木,他们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却失去了长远利益,他们得到累累果实的同时也埋下了灾难的种子。,文章进入主体部分,分析论证论点。,竭泽而渔是 小聪明,适可而止是大智慧。在我们无休止地乱砍乱伐时,郁郁葱葱的森林顿然消失,狂沙、荒漠渐渐地向我们蔓延;在我们随意狩猎时,与我们共住地球家园的伙伴一个个濒临灭绝,我们愈来愈孤单;在我们肆无忌惮地挖煤采矿时,地球一天天被掏空,家园一天天被破坏 。竭泽而渔,事必反矣。我们一天天的掠夺,一天天的侵蚀,却不考虑我们

6、将会面临怎样的灾难。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猛然发现,我们错误的选择,错误的行动,最后导致了灾难的结果。,分论点放在段首起领起和强调的作用。,竭泽而渔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教训,是让我们提高警惕的一个警钟。佩服古先圣贤的智慧,“数罟不入洿池”阐述了怎样一个发人深省道理,它提醒人们物极必反,适可而止;它告诉人们开辟幸福道路的方法,它是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观”。现代人忘却了古人的教诲,抛弃了高深的智慧,而在追逐利益中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在为自己的胜利沾沾自喜时慢慢掉进了灾难的泥潭。,再提“材料”目的: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 紧扣题意,没有游离之感。,竭泽而渔,事必反矣。这句话不仅应铭记在我们心中,还应在点点滴

7、滴中规范我们的行为。它让我们知道做人做事绝不能极端,要把握分寸,保持平衡;它让我们明白只顾利益反而会伤害自己;它让我们懂得,做事最好适可而止,不能过激。,总结前面的论述强调了中心论点。排比句的使用铺陈渲染很有文采 。,我们应学丹麦人的谨慎明智,我们应学古人的教诲与智慧。我们应时刻铭记:竭泽而渔,事必反矣。,结尾段。作者再次点“材料”、点中心论点,与开头相互呼应,结构完整。这是结尾用“材料”的作用。,使用位置及次数,开篇、论证中、结尾各一次共三次。,基本思路,紧贴材料写起,联系现实展开,点明材料结束。,基本原则,料为意用,用在显处,范文中材料的使用方法,写作训练,阅读以下材料,你有何感想和思考?

8、请结合自身体验或社会生活,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作训练,众所周知,一个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的学生,可以享受很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全球优秀的教师,一流的人文环境,学术界和商政界优质的合作平台,优先的实践和工作机会等。但这样的机会到底应该给予谁?“宾大”有其“规章制度”:学习成绩占40,综合素质占40,价值观占20。,A:“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 为了什么?”,B:“为了挣钱。”,B:“为了周游世界。”,A:“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B:“还可以买房子。”,A:“买了房子还想干嘛?” B:“和父母一起住

9、”,对话后,“宾大”十分干脆地 拒绝了这位尖子生。,2010年,“宾大”在中国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 一位奥数尖子生让他们很感兴趣,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 (其中A为“宾大”教授,B为奥数尖子),A:“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个人,他人,责任感,使命感,回馈社会,“学习成绩占40%,综合素质占40%,价值观占20%。”,前面还有“一个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可以享受很多优质的社会资源”,我们要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暗示”:宾大不像有些大学,单纯凭考试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考生,而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奥数尖子被淘汰,就是在这20%的价值观上栽了跟头,宾大的优质教育资源是社会给予的,学校当然希望学子们能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懂得回馈社会,回馈他人的意识。,审题指导,论证过程,作为理论或者事实论据出现,切忌,全文照抄材料,引出论题,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 强调论点,目标,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准确,结构完整,巩固知识点 材料在写作中的使用方法,高分必备,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