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7539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六首,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课堂导入,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现存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大类,它们都得名于音乐。大多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课堂导入,“诗六义”,风:又称“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 中的精华. 雅: 多是祭祀、

2、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 “大雅” 和 “小雅”,共105篇. 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 “周颂” “鲁颂” 和“商颂”,共40篇.,1、三大基本内容:,课堂导入,2、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现在的解释,课堂导入,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课堂导入,关 雎,课堂导入,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

3、不食,憔悴而死。,雎 鸠,知识链接,注意读准下面字音: 雎鸠 窈窕 淑 女 好逑 参差 荇 菜 寤寐 芼,(j ji),(yo tio),(sh),(ho qi),(cn c),(xng),(w mi),(mo),字词音,简介,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整体感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j,j

4、i,ji,xng,w mi,s,mo,整体感知,翻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整体感知,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新课讲解,关 雎 诗经,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逑:配偶。,这四句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

5、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比如此处,写鸠鸟鸣叫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气氛。,新课讲解,这四句: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这四句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篇的基调。,关关雎鸠 所听 在河之洲 所见 窈窕淑女 所思 君子好逑 所愿,极有层次 语约义丰,新课讲解,荇菜,新课讲解,叁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 辗转反侧。,流:寻求,择取。,寤:睡醒。寐:入睡。,思服:思念。,这四句:诗歌以眼前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

6、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这四句:,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 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新课讲解,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这八句: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新课讲解,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友:亲近。,乐:使快乐。,芼:择取。,这八句是描写这位君子 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

7、她,并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新课讲解,男主人公情感发展脉络,河边邂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琴瑟钟鼓,欢庆娱乐,幻想,相思,爱恋,新课讲解,合作、探究 感知主人公的形象:,情真意切、敢于真实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新课讲解,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课堂小结,蒹 霞,课堂导入,解题,蒹葭选自

8、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整体感知,蒹葭参考译文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9、,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整体感知,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阻:艰险,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新课讲解,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高,坻:水中高地,新课讲解,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10、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采采:茂盛,众多,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新课讲解,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蒹葭结构内容,新课讲解,蒹葭的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新课讲解,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蒹 葭 采

11、采 , 白 露 未 已 。,写景:,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新课讲解,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问题探究,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

12、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问题探究,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问题探究,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 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问题探究,秦风蒹葭,

13、问题探究,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问题探究,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写法指导,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课堂小结,课堂导入,黄 鹤 楼,崔 颢,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

14、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知识链接,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知识链接,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

15、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美丽的传说,知识链接,诗词中的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知识链接,诗词中的黄鹤楼,据说,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知识链接,诗词中的黄鹤楼,此外,李白还写了不少诗反映他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这两首在唐朝描写景物的诗里,的确可以互相媲美,也都堪称佳作。,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