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7508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智取生辰纲施耐庵一、教学目标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第 一 课 时一、导读“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的主题曲曾唱遍大江南北。水浒英雄杀富济贫,为民除害,侠义为怀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水浒传有如此魅力,无疑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暴烈如火

2、,李逵的纯朴天真、刚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不忘。作者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活跃的艺术想象,塑造出一连串的梁山英雄形象。难怪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这就是水浒传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二、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

3、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三、背景水浒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但在黄河里被风打翻了船,只得逃难远避。后被赦,杨志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盘缠用尽,只得变卖祖传宝刀。集市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只得用刀试砍铜剁铁、吹毛得过,试杀人刀上不

4、见血时,牛二不依不饶,而且强要刀不给钱,盛气之下,杨志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晃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晃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晃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杨志初欲寻死,后逃走;谢都管等人便将罪过都推到杨志身上,诬陷他与贼寇勾结。杨志想光宗耀祖的指望至彻底落空,正是他人生中的“幻灭”阶段。后来杨志遇见“花

5、和尚”鲁智深,二人同在二龙山落草为寇。四、语音1.趱行zn,不要念成zn 2.虞候y,不要念成w 3.嗔怪chn,不要念成zhn 4.尴尬gng,“尬”不要念成jin 5.厮s 6.朴刀p,不要念成p7.恁地nn,不要念成rn 8.怨怅chng,不要念成zhng 9.怄u,不要念成ku 10.喏喏连声nu,不要念成ru11.剜口割舌wn,不要念成wn 12.聒噪gu,不要念成tin五、字形1.虞候:,“候”,不能写成“侯”。2.喏喏连声:“喏”,不能写成“诺”。3.怨怅:“怅”,不能写成“伥”。4.聒噪:“聒”,不能写成“恬”。六、词语1.晓事:明白事理。2.寻思:思索;考虑。3.忍气吞声:形

6、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4.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5.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6.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7.出没:出现和隐藏。8.分说:分辩。9.勾当:事情。10.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第 二 课 时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一、理文脉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

7、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有两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一)两分法: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二)六分法: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8、)杨志误失生辰纲。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二、辨结构结构示意图 智取生辰纲酒椰瓢杨 志生 辰纲吴用 、晁盖等 智取 保护 蒙汗药三、探意旨课文通过对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有句老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说法固然失于偏颇,近乎武断,但从认识劫夺生辰纲的性质上看,这句谣谚应该说是得其意义了。也许笔者杞人忧天:倘若晁盖、三阮等人的阴魂不散,借当今不法之徒而还魂,又有吴用这类点子多的人的煽动蛊惑,真的去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这该是我们的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吧!因而我们在评价古典小说中的人物,鉴赏古典

9、小说的主题时,就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来认识。四、议问题1. 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请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明确:(1)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4)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2.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响午

10、,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是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两“智”

11、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3)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惟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

12、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3.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明确: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

13、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2)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途中休息,惟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惟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4. 杨志并非无智,那么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明确: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

14、,有诸多的外在因素。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5. 伏笔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请你找出文中的两处伏笔。明确: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大热”,为下文众军士在黄泥冈乘凉休息埋下伏笔。一处是杨志和众军士的关系的描写。把这种紧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五、 特色鉴通1、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八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

15、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课文中故事的主人公杨志,由于出身“三代将门之后”,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接受了押运生辰纲的危险差使。 在这以前,他也估计到外部和内部的困难,曾多次推托;等到接受任命之后,为了预防“强人”,又伪装成客商。这些做法都显示出他的干练和精明。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令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候、军汉们一起来反对他时,他就彻底孤立了。在黄泥冈这场智斗中仍然可以看到杨志的谨慎和精明的性格特征。例如遇到树林,就担心其中有强人埋伏,不准军汉们到此歇凉;看到军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