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

上传人:jiben****gshi 文档编号:6087507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经典PP-逻辑学导论摘要(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逻辑学导论,部分重点内容摘要,逻辑与语言,第一部分,什么是命题,命题的定义 命题是一种可以被可定或者否定的东西 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 任意命题必须是真或者是假的 或真或假是命题的一个基本特征 命题的属性 任何论证都是由命题组成的 命题不属于任何特定语言 时间语境的变化可以使完全相同的语句断定非常不同的命题或陈述,2018/11/19,3,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论证,论证 以一个或多个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一个命题的过程 这种命题序列构成一个论证 一个命题由其他命题推出,后者为前者之为真提供支持或依据的一组命题 前提与结论 结论以论证中的其他命题为依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 前提这些其他命题

2、,即为结论的提供根据或理由的命题 任何论证都是由一组命题组成,其中一个是结论,其他的是前提 并非任一有结构的命题系列都是论证,2018/11/19,4,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论证和说明,论证与说明的区别 取决于那个语段所服务的目的 论证若Q是一个真实性需要建立的命题,P给出了支持Q为真的前提 说明若Q是一个已知为真,P是对Q为什么为真的阐述 有效性与真实性 有效性永远不能适用于任何独立的单一命题本身 真和假是单一的命题或陈述的属性,有效性和无效性的论证的属性 在一个论证的结论和其一个或几个前提都为假的,这个论证也可能是有效的,2018/11/19,5,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演绎与归纳,演绎和有效性 当

3、一个论证断言的前提为它的结论的真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理由时,如果这个断言是真的,那么论证就是有效的 一个演绎论证是有效的,如果其前提是真的,则其结论必定是真的 若果一个演绎论证不是有效的,必定是无效的,反之亦然 归纳和或然性 前提为其结论提供某种支持,前提授予街路段 或然性程度越高,论证价值越大 前提都是真的并且对其结论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持的情况下,归纳论证的结论也不是必然得出的 如果一个演绎论证有效,就没有附加前提可以增强其有效性 归纳论证是一种其结论被断言为仅仅或然性地从其前提推出的论证,这种或然性是一个程度问题,其程度受可能出现的其他事物情况的影响,2018/11/19,6,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4、,语言的三种用法,信息交流 它是通过明确的表达肯定(或者否定)来完成的 能用于肯定或否定命题,或者能为此提出论证,成为语言的信息性功能 表达性用法 如果语言用来发泄和激发情感,那么它就具有表达性功能 表达性用法不在于交流信息,而是在表达情感、感受和态度 表达性话语既不真也不假,只是为了表达 表达性用法是为了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或者为了激发听讲者的共鸣,或者兼而有之 指令性功能 当语言意欲引起或者阻止明显的行为时,塔就具备了指令性功能 指令性语言既不真也不假,具备合理或不合理,恰当或不恰当的属性,2018/11/19,语言的用法,7,一致与歧见的种类,信念歧见 在某件事情是否已经实际发生上一件相左

5、 一件事物是否比另一件“更好”或“更重要”意见上对立 信念歧见可以同工确认事实而得到最好的解决 态度歧见 对某件事情的感受不同 当关于态度或者是事物或者行为的价值时一般是态度上的歧见 解决态度歧见可能涉及有关事实的问题,但不是那种存在态度冲突的事实 或许考虑那种引出愉快或不愉快的结论的事情弱不发生会怎样,可能是有益的 动机和目的也可能具有重要性 大量使用表达性语言来说服对方,在凝结团队意识和取得统一态度中,修辞艺术也可能富有成效 最强烈(也是最实质)的歧见可以用科学朴实无华的真实描述来表达,2018/11/19,语言的用法,8,论证、言辞之争与定义,明显实质争论 各方或者在信念上或者在态度上,

6、明确地毫不含糊地对立 他们对事实的断定上或事实的评价上存在实质的差别 这种争论不能通过定义或者简单的语言调整来解决 纯粹的言辞之争 双方没有实质歧见,语言的误解或者无用造成了“歧见” 它们仅仅可能是运用相同词汇的不同含义来维护不同的主张 或者用不同的词语来维护相同的主张罢了 通过具体化歧义词语或者短语的不同含义,可以容易的解决 表面上言辞实际上是实质的争论 争论双方对词语的运用有不同标准,在不同标准的明智或者正确定下,出现冲突,2018/11/19,定义,9,三种争论的描述,实质争论 在明显的实质争论中,不存在言辞歧义,争论双方的确有歧见,或者是在态度上的,或者是在新年上的歧见 纯粹的言辞争论

7、 在纯粹言辞之争中,存在言辞歧义但没有根本实质歧见 表面上言辞实际上是实质的争论 既存在言辞歧义又有歧见争论,或在态度上或在信念上,或者是关于事实的或者是关于某些词语的运用标准的,2018/11/19,定义,10,定义的类型和争论的解决,规定定义 运用被定义项歧去意制定义项所意味的东西的一个建议或方案,或者请求、指令 被定义项不一定是全新的,可以仅仅在定义出现的语境中是新的 规定定义的符号应与熟悉的词汇具有相同的字面意义 尽量将符号术语起得中性并有意思 词典定义 被定义项并不是新词而是已有的固定用法,只是报告其已经具有的意义 一定不要忽视某种语言的大量使用者对词项的使用方式 词典定义本身上为真

8、或者为假,2018/11/19,定义,11,定义的类型和争论的解决,精确定义 帮助解决临界状况问题的定义将超出普通用法表示的范围 精确定义制定者不能自由地选择意义而指派给被定义项 使已经为人所知的词项更加精确 理论定义 试图给出词项所使用的对象的一种理论上充分或者科学上有用的精确描述定义 说服定义 通过影响读者或听者的态度或者激发他们的情感以解决争论 情感语言的操作意图是明显的也可能是微妙的,可以被偷偷地注入一个定义语言里,2018/11/19,定义,12,外延和内涵,外延与内涵 任何具有外延变化的词项必定也有一个变化的内涵,二者是同等恒定的 外延不决定内涵,但是内涵必定决定外延 反变规律-内

9、涵呈递增趋势,外延呈非递增趋势 词项可以外延相同内涵不同,也可以内涵相同外延不同 外延 一个普遍词项可以正确适用的对象的汇集构成那个词项的外延 内涵 所有对象并且仅仅那些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集,2018/11/19,定义,13,外延和内涵,外延与内涵 任何具有外延变化的词项必定也有一个变化的内涵,二者是同等恒定的 外延不决定内涵,但是内涵必定决定外延 反变规律-内涵呈递增趋势,外延呈非递增趋势 词项可以外延相同内涵不同,也可以内涵相同外延不同 外延 一个普遍词项可以正确适用的对象的汇集构成那个词项的外延 内涵 所有对象并且仅仅那些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集,2018/11/19,定义,14,什么是谬误

10、,谬误 论证的前提不支持结论,即所有前提是真的,但是结论是假的 看似正确但经过检验可证其为错误的论证类型 三组谬误 相干谬误当一个论证所依据的前提与其结论不相干因而不能确定结论为真 预设谬误掩藏在论证里的可疑假设对支持结论非常关键时,论证就是糟糕的并可使人陷入误区 含混谬误一个词项在前提中可能具有一种意义,但是在结论中却是另一种相当不同的意义,2018/11/19,谬误,15,相干谬误(fallacy of relevance),诉诸无知论证 它辩称一个命题是真的,其依据仅仅是该命题并未被证明为假 或者辩称一个命题为假,近几年因为并没有被证明为真 诉诸不当权威 当诉诸的对象地所讨论的问题不能合

11、理地宣称权威时,就会产生诉诸权威谬误 如果对命题为真的断定是以某人为真的权威为依据,而他在那个领域并没有特殊的能力,那么这种错误权威诉诸就犯有谬误 诉诸暴力 依赖大捧或各种形式的暴力威胁从理性上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强权就是公理,暴力威胁不必是武器,2018/11/19,谬误,16,相干谬误(fallacy of relevance),人身攻击论证 一种谬误性反驳,它的抨击不是指向结论,而是指向断定结论或为结论辩护的人 诽谤在激励的论辩中,贬低对手的品格,否认他们的智力或推理能力,质疑他们的正直 当诽谤性攻击论证采用动机对方出身的形式时,称之为“遗传谬误” 背景谬误在本不相干的信念与该信念持有者的

12、背景之间加以牵连,人们做出或拒绝某个主张和背景并不承载该主张为真 诉诸情感 用表达性语言和其他有计划的手段以博取情感,激起兴奋、愤怒或憎恨,而不是致力于提出证据和合理论证 产品与情感的纯粹联系并不是论证,2018/11/19,谬误,17,相干谬误(fallacy of relevance),诉诸同情 诉诸情感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中听众的利他主义和怜悯之心是其所诉诸的特殊情感 不相干谬误 当一个论证声称要确证一个特定的结论,但却去证明另一个与之不同的结论 一个特殊方案的确是为某种被广泛支持的更大目标服务的,但为该方案进行论证的前提所提供的理由却只能支持那个大目标,而没有告诉我们关于那个特定方案的任

13、何东西 忽略具体问题而用某种更大的或更加吸引人的普遍东西来隐晦具体问题 它们通过分散注意力而获得成功 用高度情感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化的语言掩盖了具体问题,2018/11/19,谬误,18,预设谬误(fallacy of presumption),复杂问语 它以预设掩藏在问句中的某些论断为真的方式来问问题 问句本省往往是修辞性的,并不是真正寻求问题本身的答案 一般是先严肃的把问题提出来,又偷偷地引进其预设 或者故意强调那个“严肃”的问题,而隐藏那个真实的问题 复杂问语的处理 回答者可以先澄清了问题再予以回答,用解释问题中的掩藏着的前提来回答 在争论中,无论何时一个问句伴随着有回答“是或否”的强

14、性要求时,都有理由怀疑该问句是“负载的”,即不正当的复杂问句 当一个问语是复杂的,而且掩藏着多个预设时,就必须对它们逐个地进行否定,2018/11/19,谬误,19,预设谬误(fallacy of presumption),虚假原因 把实际上不是某种情形或事件的原因当做原因,任何依赖于此的推理就必定是严重错误的 结果关系我们常常倾向于假设或者被引导假设,我们理解了事实上我们并不理解的某种特定原因 无因之因假设一个并不存在的因果联系 时间跟随人们假定一件事是另一件事的原因,仅仅因为在时间上仅仅跟随 丐题 在证明论题的努力中,却又假定了所要寻求证明的论题 假定前提之一往往隐藏着结论自身 有人用不同

15、的语言将伪装起来的结论本身作为前提,2018/11/19,谬误,20,预设谬误(fallacy of presumption),偶然和逆偶然 偶然我们把一个概括运用于个别事例中而该事例并不适用于这种运用 偶然谬误是当我们轻率地从一个概括转移到特殊问题时所犯的谬误 逆偶然当我们无心或故意地把一个特殊事例为真的东西直接看做对大量事例为真 逆偶然谬误是当我们轻率地从特殊问题转移到概括时所犯的谬误 即使那些广泛适用和有用的概括,往往也有例外,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谬误论证当我们假设某些规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以该假设进行推理时,2018/11/19,谬误,21,含混谬误(fallacy of ambiguit

16、y),歧义 当人们有意无意地混淆一个词或短语的几个意义时,就是在歧义地使用这个词或短语,如果在论证中这样做就犯了歧义谬误 错误的使用“相对性”(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义)词项而来的错误 双关 由于前提的语法结构原因,会导致前提的表达歧义,当人们从这样的前提出来来论证时,就会出现双关谬误 一个陈述是双关的,是指由于它的词汇组合松散或笨拙导致它的意义不明确 当以使其为真的解释来表述论证前提,而以使其为假的解释得出结论时,就会出现双关谬误,2018/11/19,谬误,22,含混谬误(fallacy of ambiguity),重读 若前提的明显意义依赖于一个可能的强调,但是得出的结论却依赖于对相同词汇不同意义的重读意义,这是就犯了重读谬误 一个短语或语段常常只有在其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语境使其含义变得清晰 破坏性用法故意删节作者所做的一些限制,而这些限制在富于某些语段本欲表达的意义上起着关键作用 注意“小字印刷”出现在标题后面的大号字敏感词汇,故意向那些匆匆浏览的人暗示错误的结论,而该标题后面却很可能用其他词汇以很小的字来加以限制,2018/11/19,谬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