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497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1(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现代文阅读 解题攻略,第二章 议论文阅读 解题攻略,第一部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纲要求 1. 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2. 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 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选自广东省最新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二、考纲阐释 1. 2011 年开始,考纲将原考点“联系生活”改为“联系实际”,请注意这一词之差。 2. 增加了新的考点: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 在题型上,2013 年开始增加1道选择题,减少1道主观题,题量不变。2014 年开始,再增1道选择题,同时减少1道主观题,题

2、量不变。即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4.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以整体阅读和综合分析为主,侧重考查对议论文三要素的把握,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第二部分 命题分析,1. 选材特点 (1) 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议论文阅读与说明文阅读。广东省中考语文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就从这两种文体阅读中选取一种,最近10年广东省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情况如下:,从以上表格可知,2011年以前,说明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每年交替考查,2011、2012年连续两年考查议论文。等到2018年考查出说明文,2019年继续考查说明文阅读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也不排除考查议论文,所以两手准备还是必须的。 (

3、2) 议论文选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选材多涉及读书方法、品德修养、为人处事、生活的观念、人生态度等与当前热点相关的文章。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议论文的阅读水平。,2. 题型特点 (1) 题型变化:共有3道小题。2010年之前考查议论文时全部都是简答题,没有选择题;2013年的中考有1道选择题;2014年开始,广东省中考语文的实用文本类的题型变化较大,主要增加了选择题,变成了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20152018年均延续了这一题型。选择题看似简单,但却最容易出错,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2

4、) 分值:总共10分。2道选择题各3分,简答题4分。2018年延续了20142017年的分值分布特点。,3. 考查内容 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对论点、论据、论证的掌握。对议论文语言特色的分析。针对文章观点进行论述评价或结合文段谈自己的体验感悟等。,第三部分 文体知识归纳,议论文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证明或反驳,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一定见解或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必须是判断句(不一定会有判断词出现),不能以疑问句式、选择句式

5、出现。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又称主要观点、总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它是作者对这一问题或事件的总主张、总观点、总判断。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温馨小贴士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1) 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前者如“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后者如“谈骨气”。 (2) 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

6、糊其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3) 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说谦虚”。 (4) 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议论文的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论点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用来证明观点客观存在的事实。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和统计数据等。 道

7、理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这个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为人们所公认,的,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名言警句、科学原理定律、格言谚语、公式等。 议论文的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又叫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8、。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例 谈读书中,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来对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温馨小贴士 引用论证(引证法)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

9、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对比论证】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正反、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能更突出地证明论点的正确,能使观点更鲜明,使论证全面、严密,更具说服力。,【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比喻,从而证明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可以使论述深入浅出,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明白透彻、通俗易懂。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即议论文根据内容选择阐述事理的形式。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是从正面论证作者所持观点的正确性。驳论则是通过反驳对立的、错误的观点,从而证明作者见

10、解和主张的正确性。,议论文的语言 (1)准确性。概念使用准确,说理精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严密性。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3)鲜明性。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 (4)概括性。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无须详细描述。,(5)生动性。议论文语言大多平实朴素,但有时候也会有生动的一面,或勾画简洁明快,或借助方言俗语、歇后语,或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第四部分 解题技巧,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考查内容 选择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11、。议论文选择题主要有两个考点: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按新考纲的要求,通常是对应这两个考点各出一道选择题。选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关键词句含义、段落,作用、文章材料分析、论证过程、论点拓展以及把握论点与论据的联系等。 (1) 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结合文章的观点,对某句话的含义进行考查。 例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B选项),对段落的作用进行考查。 例 第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

12、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A选项),结合文章的观点,对材料分析进行考查。 例 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第1道选择题A选项),对文章的论证进行考查。 例 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第1道选择题C选项) 例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段引出论题,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

13、病第1道选择题D选项),例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2道选择题B选项) 联系实际,对文章的论点(或中心论点、分论点)进行考查。 例 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2道选择题C选项),(2) 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考查。 例 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14、。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第2道选择题,参考答案选B),例 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

15、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C. 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1道选择题,参考答案选A),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 重视“绝对”法。对于一些出现过于“绝对”性的词语的选项,如:“只要就”“只有才”“最重要”“必须”“从不”等词,应该特别重视,这类选项很可能与原文意思有差异。2013年与2014年的选择题答案都属于这种情况。 例 D. 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

16、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选择题答案),例 C. 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2道选择题答案)这两个选项中的“只要就”与“最重要”都过于绝对,与原文的意思有差异。 (2) 代入法。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将选项逐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3) 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此法为常用方法,适用于考生对原文内容以及选项非常有把握的情况。 (4) 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 (5) 归类法。此法适用于前四种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答案很可能就在其中。 考生应该明白,想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