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472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件(共33页)(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杂篇让王) 【译文】知足的人不因利禄累害自己,心意自得的人遇到损失也不忧惧,修养内心的人没有爵位而不羞愧。 【领悟】人活着,立于世上,要懂得知足。知足自得,不追逐名利,才会洒然超脱,恬然自安。 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的,就接近勇了。 【领悟】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

2、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导入阅读,书 韵 吕宜鹏 读书,是一个对书籍意蕴的把握与接纳的过程。 读书是人生命的必须。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把读书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必须,“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书,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古往今来,勤苦读书总是流风不辍,总为人津津乐道。汉匡衡把家里的墙壁凿个小洞,借邻居的灯光来看书;晋孙康在晚上映着雪光勤读;车胤在夏天捉几十个萤火虫,装入绢袋,照览卷册;南齐江秘,则携书上房顶,随月而观。他们俱以刻苦读书,取得成就。,书似一面

3、神秘的魔镜,折射出迷宫似的世界。从金庸的侠骨,琼瑶的柔情,余秋雨的苦旅,马尔克斯的孤独,乃至泰山之巅,秋毫之术,南飞的雁阵,故枝的新叶,悱侧缠绵的少妇春梦,隽永曲折的真人妙谛,都是书的世界中的藏品。若唐诗宋词:唐代的环佩,宋代的衣裙,在字里行间轻灵飞动,一一读去,仿佛听到了幽远的天籁,看到了水月的姿影,人面桃花爱情三分色,才子边将萧萧千古愁;安详地枕在唐风宋韵里,一不小心便一篙从周邦彦的烟柳长堤撑到了欧阳修的深深庭院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几本好书,让熠熠闪光的文字照透你的身体以及灵魂,乃至生命。,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

4、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克努尔普德米尔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2.背景解读 本文是作者关于读书的一篇随笔。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对此,作者有感而发,建议那些年轻人还是应该挤点时间看书,从自己能

5、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文章由此阐述了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3.文学常识 黑塞关于读书的名言 (1)各人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慢慢地积累书籍,正与他为自己挑朋拣友无二。 (2)纵使有益的指点和友好的引导使之可能,无论老幼,每人仍应在书国自辟蹊径。 (3)读书如恋友,书中真旨就将自行显露,与己融为一体。他所读之得就不会飘逝而去,荡然无存,而是如挚友之所能,同他朝夕相处,相依为命,为他带来欢乐和。,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答案:xun b kun bn tn b qin l

6、 xi,(2)多音字,答案:jio/jio j/ji cn/zn ji/ji yo/yo jio/ju,2.据音写字,答案:暇/瑕/遐 励/砺/厉/枥 脏/赃/桩/庄,答案:(1)熟悉 熟习,3.词语辨析 (1)熟悉熟习 【辨析】二者均作动词,表示对事物了解的深透,跟“生疏”相对。区别在于:“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艺、学问、语言、知识等,对象是记忆、语言、学问、知识、业务、工作等。 【填空】他们有近二十年的交情了,彼此很 。 这位农业技师 果树栽培和防治病虫害的知识,你要好好向他学习。,答案:(2

7、)教养 修养,(2)教养修养 【辨析】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教育培养。侧重于“教育培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侧重于自身内在的。 【填空】如果孩子习惯于一种 方式,然后突然换了另外一种,他内心也会有矛盾、困惑。 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都具备一定的美术 和丰富的想象力。,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 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概括要点】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参考答案: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教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

8、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2.【对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具体的目的”指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参考答案:“具体的目的”指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这句话的含意是真正的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并不是只为提高某种本领和能力。提高教养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阅读课文第25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3.【对应考点:写作意图】作者为什么倡导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参考答案: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

9、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和语言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要求,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4.【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意】第5段中“自己的价值”“杰作的真正价值”分别指什么?如何理解二者关系?,参考答案:“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和教养的追求。“杰作的真正价值”就是指杰作的伟大之处。在读书中要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5.【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了哪两类对待阅读的态度?,参考答案: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

10、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始终被“新的魅力”吸引,他们阅读的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同时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参考答案:作者用一系列比喻将读书的不同境界描绘了出来,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这就告诉我们: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视野也不断开阔,我们的快乐也不断增加;同时也展示了成长过程中书籍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比喻奇特而华丽,值得欣赏。,6.【对应考点:鉴赏语言】本文语言富有哲理,充满诗意,试结合第6段“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永远放射着异彩”一句简要分析。,三、探究争鸣 本文作者提

11、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思路提示一:读书求知既要“精”又要“博”。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学习需要“博”,“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于一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做深入研究。 思路提示二:作者所主张的“精”读,是对经典的作品而言,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的品味和个性需求,只有读过了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对自己修养的提

12、升有无裨益。所以,“博”读还是很重要的。 思路提示三:好书每读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收获、新的感动,所以书还是要重复地读。读飘时,初读我们能体会到爱情纠葛和社会动荡的主题,重读就有了“对完美人生的追求”的主题的理解,再读时,我们会发现“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而拥有时却不知珍惜”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这也是自己独到的理解。,四、主旨归纳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主旨是什么?,参考答案:作者在这篇随笔中提出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的观点,盛赞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 1.构思精巧,条理清晰 文章由教养的目的谈起,呼应题目,进

13、而谈提高教养的途径,怎样提高教养(教养的选择、获得教养的前提),再谈教养的发展,层层推进,脉络清晰。,2.方法灵活,论述有力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孰是孰非,自然分明。例如,第二段中“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作者连续使用两次“不是要是”来论述读书的必要性,增强了语言的严密性和说服力。第三段在谈论到教养与读书的数量无关时,也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全文有好多处运用比喻说理,如“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这些比喻的运用,使语言生

14、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明白易懂。,3.亲切自然,富于哲理 文章采用了谈话方式说理,亲切自然,使读者容易接受;语言富有哲理,能感染读者,同时还能带给读者理性的思考。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满着对读书的感情。,二、微型写作 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请你以“人格和修养”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短文。,写作示例: 许多伟人,甚至许多平凡人坚守自己人格的事迹举不胜举。人格是躯体的指导者,是物

15、质追求的指明灯。 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拉开了中国人民崇尚人格的序幕。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他在元朝的诱降之下坚决不屈,捍卫了自己的国家;一位穷人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思想主宰着他拒绝了受无功之禄;李大钊一生持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原则,不畏强暴,宁死不屈,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三、素材积累 素材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适用话题:“教养的作用”“心灵的花园”“德

16、育”“修身养性”。 素材二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把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继续读。 适用话题:“爱读书”“毅力”“名利观”。,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思维借鉴】 暗扣“芬芳”,由梅花谈起,更显对亲人的怀念。,教养的芬芳 朱碧鋆 叶,落了,花,凋了,秋的冷瑟能否让你嗅到冬的气息?,“梅花天使”远去天堂,如今天人相隔,何其痛哉。感情基调凄美感伤。 承上启下。,“宝宝喜欢梅花啊,姐姐也喜欢!宝宝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