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257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讲解部分)(pdf)(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 课标 篇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关 雎 原 文赏 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和谐的气氛,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男子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的 美丽窈窕。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统摄全诗之句,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后人常用它来歌颂和传递美好的 爱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赞美了女子的勤劳(一说表现了男子的追求之苦)。 男子渴望追求到贤淑的女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借助心理、动作描写表达男子求而不得的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2、,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两组句子)表现男子幻想求之既得的喜悦与幸福,是虚写。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更能表现幻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 主题:诗歌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由“倾心爱慕”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歌颂了纯真的爱 情,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关雎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蒹 葭 原 文赏 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前两句写

3、景起兴,以萧瑟凄清的秋景点明时令,渲染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主人公落寞惆怅的心情。 后两句写主人 公寻求“伊人”的过程和可望而不可得的怅惘心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再次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把水边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年中考 年模拟 续表 原 文赏 析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仍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结尾用“宛在”表现心上人似乎就在眼前。 这一虚幻之景的出现深刻地描绘出这位痴情主 人公的心理状态,抒发了他对心上人强烈的相思之情。

4、主题:诗歌抓住秋景独有的特征不惜笔墨反复描绘,渲染了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一个痴情男子渴求爱情的心理和感受。 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 叠唱的表达效果。 观沧海 原 文赏 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观海的地点、登临的目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的大海波涛汹涌、岛屿高高矗立的辽阔壮观景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登高所见的草木生长茂盛之景,展现大海的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写的是静景、近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波

5、澜壮阔的景象。 写的是动景、远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展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借以抒发自己的博大胸 襟和远大抱负。 主旨句。 写的是虚景。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结束语。 无实意,配乐时的套语。 主题:诗歌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包孕星汉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请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 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 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饮酒(其

6、五) 原 文赏 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运用设问,通过一问一答,说明了只要思想上远离官场,就能不受尘世烦扰的道理,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淡泊名 利的精神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闲适的心情,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 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写傍晚时分山间的美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由此景领悟出无法言说的人生真意,即归隐之后融入大自然才是人生的真谛。 主题:诗歌通过写景,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俗、投身自然的悠闲自得的情

7、趣。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 境? 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 为什么? 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 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 看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 文赏 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本诗的破题句,点明分别地点和赴任之所,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的感情基调,但也隐含惜别之意, 暗含不舍之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点明两人感情的基础句,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别中送别”,悲不待言。 海内存知

8、己,天涯若比邻。 全诗的中心句,化用了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劝勉朋友不要为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对 待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不要伤感,情深意长,与陆龟蒙别离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句相似。 主题: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旷达胸襟。 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它好在 哪里。 次北固山下 原 文赏 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出诗人离家远游的身份处境,勾画出江南旅途中所见的江水与青山的明媚景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潮水涨满,江水与两岸相平的开阔景象。 “正”和“悬”

9、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抒写思乡之情。 现用以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美好的事物总会冲破阻力,出 现在眼前,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力量。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紧承上联,遥应首联,借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 主题: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所展现的画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生”和“入”用得很妙,请 说说妙在何处。 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 使至塞上 原 文赏 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

10、人轻骑简从,前往边关慰问将士。 暗示诗人的孤独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以景设喻,曲折地反映出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抑郁激愤之情;以写景而叙事,写出作者微妙难言的内心 情感。 年中考 年模拟 续表 原 文赏 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大漠苍凉雄浑风光的千古名句。 “孤”字表现出景物的单调,而“直”字则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圆”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塞外的奇特风光,而且表现出了诗人的深切感受。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把自 己的孤寂情绪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中,营造了一个画面开阔、雄奇苍凉的意境,表现了他对大漠奇特壮丽的自 然风光的赞美,也流露出了他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悲伤之

11、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委婉地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既符题意,又有不尽之意。 主题:通过描写塞外秋景,抒发了诗人只身出塞的复杂心情。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请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的含意及蕴含的作者 感情。 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 文赏 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并点出时令,于景中见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情自现;次句直叙其事,表达了诗人的飘零之感。 这两句奠定了全诗的伤感基调

1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移情于月,表达对友人无比关切之情;想象奇特,赋予月以感情,语浅情深,成为千古名句。 主题:抒发了对好友王昌龄被贬官的感愤之情,并寄以关切和慰藉。 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 渲染了怎样 的气氛? 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 赏析。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行路难(其一) 原 文赏 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使用夸张手法,写宴席的豪华,表现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谊。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达内心的苦闷、彷徨

1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比喻写出了被逐出京的苦痛及前路的艰难。 与“雪拥蓝关马不前”意境相似。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历史上两个政治上不顺利、后来却成就大业之人的典故表现希望被朝廷重用的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诗最强音。 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主题:描写前路艰难,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14、诗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写实吗? 为什么?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 是什么? 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十 古诗词曲赏析 望 岳 原 文赏 析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抒发了诗人的惊叹仰慕之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看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造化之功的赞叹和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凝神细望,因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长时间凝望,眼眶欲裂;归鸟入林,已是暮时。 表达了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与“孔子登太(泰)

15、山而小天下”的含意相同,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 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主题: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赞美了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 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怎样的景色?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指出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并说说偏爱这两句的 理由。 春 望 原 文赏 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望中所见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抒发沉痛之情。 “破”字写

16、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用拟人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亡国之悲和离别之痛。 移情于景,触景伤情。 被誉为千古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人们的迫切心情。 “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与“恨别”相照应, 写出了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诗人忧国思亲的愁苦之心。 主题:诗人触景生情,忧时伤乱,抒发了忧国思家的强烈情感。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全诗描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