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讲解部分)(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137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讲解部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讲解部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讲解部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讲解部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讲解部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讲解部分)(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清单一 诗歌的分类 诗歌 按内容有无 完整的故事 和人物分 抒情诗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人、事抒情 描述抒情 叙事诗 按形式分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按时 期分 古代诗歌 古诗、楚辞、乐府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旧体诗 现代诗歌( 年 “五四”创始) 新诗(即新体诗) 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 生活的思想感情的诗 古代 诗歌 诗 古体诗 古诗(唐以前诗歌) 四言古诗: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楚辞:具有浓郁楚地色彩,代表作离骚 乐府诗:标题有的有“歌”“行”“歌行” “引”“曲”“吟”等名称,如敕勒 歌木兰诗短歌行等 近体诗(形 成于唐

2、代) 绝句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律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杜甫蜀相) 排律(白居易长恨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的成就最高 曲(又称“词余”,以 元代的成就最高) 散曲 小令(短小的曲子) 套数(散套)(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 杂剧 清单二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以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 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 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

3、、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 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 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 比等手法。 这类诗的题目: ()以物象为题。 ()咏(题、赠、赞)物象。 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4、自己 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 发 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 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 描、衬托。 内容范围 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分析重点 景物特征。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5、()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 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 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 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年中考 年模拟 形式标志 标题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 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 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

6、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 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 特征的景物和表现战争特征的事件以及战争中人们的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 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就特别多,这类诗或写羁旅之 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 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 闺怨诗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 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宦游在外的丈夫的

7、 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 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 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 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 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 文人诗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 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 重在写离情别绪,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

8、心志的告白,别后 情境的想象与对友人的担忧思念。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 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 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清单三 古代诗歌中常见景物的象征意义 类别景物名称象征意义 植物类 杨花离情 青草离恨 丁香愁思;相思 红豆爱情;相思 梧桐凄凉;悲伤 杨柳离别;惜别怀远 青松刚正的节操 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品格 梅花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 莲花爱情;高洁之士 动物类 猿啼愁绪 骏马志向 乌鸦凄清的氛围 杜鹃凄凉;哀伤 鸿雁乡愁 燕子爱情 寒蝉清高;悲凉 景物类 春雨愁绪 西风愁绪 流水愁思 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 月亮思乡;相思之情 考点一 古代诗歌语言赏析之炼字 ( 浙江温州,

9、)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 分)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 回答。 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 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 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变式设问】 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为什么? 某 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诗歌中的某 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思路点拨】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的手法(修辞);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

10、了怎样的意境,传神地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 “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 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 的情感。 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 人。 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 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 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答题模板】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结构上 起作用)。 考点二 古代诗歌语言赏析之炼句 ( 湖北咸宁,)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回答问题。 ( 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1、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 要赏析。 答案 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 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 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变式设问】 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句诗有什么含意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思路点拨】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指出写景 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 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有时还要说

12、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模板】 某句诗用了的手法,写了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进行 组合),使什么变得怎么样,具有的优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考点三 古代诗歌描绘画面 ( 江苏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 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 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 星河:银河。 谩有:空有。 三山,指传说中蓬莱、方丈、瀛 洲三座仙山。 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答案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

13、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 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 中飞舞前进。 【变式设问】 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用简洁优美的语 言进行描绘。 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 美的意境。 【思路点拨】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 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 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 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绘,不能偏离诗歌的意 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 诗歌描写了意象,营造了的氛围,组成一 幅的画面。 考点四 古代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感知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

14、分) 竹里馆 唐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 作者是一个独处竹林、可以自由自在地弹 琴唱歌,但又有些孤独寂寞的隐士。 【变式设问】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思路点拨】 第一步,明确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思想、心理特征和身份;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三步,联系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答题模板】 定性(“是什么什么”形象)分析(结合诗词内容,抓住细节特征和景物 描写的作用),具体分析诗词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 注: “什么什么”是定性词,要准确概括形象的特征。 考点五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 ( 湖南衡阳,)阅读诉衷情, 回答问题。 ( 分) 诉衷情 宋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变式设问】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指出这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