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017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54张)(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 褒 禅 山 记,王安石,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理清线索,把握重点文言字词与语法。 2.学习文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悟“深思慎取“的重要性”。,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9)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政治家: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 ,强调权势之变,反对因循保守 ,推行“王安石变法”,被列宁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塑像,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

2、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王安石故居,有碑仆道的碑,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了此文。,写作背景,解 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记”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1、褒禅山 2、而卒葬之 3、庐冢 4、有碑仆道 5、有穴窈然 6、则或咎 7、无物以相之 8、何可胜道也哉 9、箫

3、君圭君玉 10、余弟安国平父,(bo chn,也就是华山),诵读字词注音释义,(z,死后),(zhng,坟墓),(p,倒),(yo,深远幽暗),(ji,责怪),(xing,帮助),(shng ,完全,尽),(gu,人名),(f,对男子的美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作动,筑舍定居,死,因为(这个)缘故,名作动, 命名,因为,倒,碑文,者也,判断句,文字,辨

4、认,说,大概因为,错误,山 脚,是,表判断,山南水北,课文串讲,褒禅山也叫做华山,最初的时候,是唐代僧人慧褒在山脚下筑屋居住的,最后他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就给它起名叫“褒禅山”。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庐舍和墓地。离禅院东边五里,有一个洞叫做“华山洞”,那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被这样叫的。距离山洞约一百步,有块石碑倒在路上,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留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现在把“华”字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把字音读错了。,翻 译,1、“卒”:死。“卒葬之”。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士兵。“夫以疲敝卒”(赤壁之战) 2、“文”:碑文,整篇

5、文章。“其文漫灭。”文字。“独其为文”。、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道路。“有碑仆道”。说、讲。“何可胜道也哉”。道理。“传道受业”(师说)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一 词 多 义,1、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3、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词 类 活 用,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的“者”语 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

6、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 提示原因的作用。,特 殊 句 式,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 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游山经过,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泉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第一自然段

7、的行文顺序和结构,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空旷,名作状从旁边,多,深远幽暗的样子,形作名,那些,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表修饰,代游洞者,懈怠,将,快要,完,于是,一起,动作名,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

8、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乐也。,大概,所到的(地方),不及,不到,代游踪,那些到的人,更,正在,体力,还,用来,动词,照明,已经,有人,埋怨,自己,他,尽情享受 副词用作动词,华山洞的下面平坦宽旷,有山泉从旁边流出来,在洞壁上记游的人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前洞了。 从华山往上走五六里,有一个洞看上去幽暗深远,进去感觉非常寒冷,我们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山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就是所说的后洞。 我和四个人举着火把进去,越往里走,道路就越难走,但是看到的景象也越发奇妙。这时,我们当中有人懈怠下来想要退出去,就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于是大家就

9、都跟他出来了。,翻 译,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好游山的人所到的地方,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但是看看洞的左右壁,到这里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那洞更加深的地方,到的人就更加少了。 在那时,我的力气还是可以再深入地走的,火把也还足够照明。出洞后,有人就责怪那个想退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出来了,没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翻 译,游洞,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1 代词 (1)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那 那些 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活用为第一人

10、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 语气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 例:“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词 类 活 用,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见:动词作名词,指见到的景象。 至:动词作名词,到来的人。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 穷也。” 穷尽,走到头。,词 类 活 用,“极”:尽,尽情享受“极 夫游之乐”。至多,最多。 “亦极七八万耳”。”。 ( 赤壁之战),一 词 多 义,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

11、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对于这种情况,语气词,取独,观察,心得,收获,因为,他们,的,且,的,奇异雄伟,不同寻常的景象,险阻僻远的地方,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而,帮助,足够用来,在,意志,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难道,得到的东西,心得,因为这样我深有感

12、叹。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那些平坦而且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艰险而且远的地方,到的人就少。 世上奇丽雄伟、珍异奇特、不寻常的景象,常常在艰险偏远的地方,而人们又很少到达,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能够到达的。,翻 译,翻 译,有志向,不跟随别人中途停止,然而力量不够的人,也是不能到达的。 有志气与体力,而又不随着别人而懈怠,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东西(如火把之类)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然而力量足以到达目的,结果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后悔的;如果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却还不能达到,那么

13、就可以无所后悔了,难道谁能讥笑他呢?这是我游山的心得。,于是: 非常: 险远: 至于: 幽暗昏惑:,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重 点 实 词,以:作介词用: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 相当于“而”:表并列。“险以远”。表承接。 “由山以上”。 句子:A“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 调“志”的重要。 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 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

14、,翻译时要补出,否则 意思不连贯。,虚 词,观: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景象。“非常之观”。建筑物的一种,读gun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得: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心得、收获。“往往有得”。融洽。“与公甚相得”。得到,获得。“某得八焉”。(、均王忠肃公翱事) 夷:平坦。“夷以近”。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相:帮助、辅佐,读xing。“无物以相之”。宰相、丞相,读xing。“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互相,读xing。“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一 词 多 义,特 殊 句 式,变式句(

15、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省略句 不随以止也,第三自然段分层,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第二层: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这一段逻辑性很强,作者的推理过程明显,行文又 处处跟前一段相照应,第三段可以分成几层?,感 叹,余之所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 无悔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思而慎取之也。,对于,因,感叹,取独,流传的文字,说清,尽,道,的缘故,做学问的人,谨慎地选择,翻 译,对于那块倒下来的石碑,我又因此悲叹古书没有保存下来,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

16、字,而没有说明白的情况,像这样的情况哪里说得完呢!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后慎重取舍的缘故了。,谬: 传: 名: 所以: 学者:,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说清楚,名词作动词。,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重 点 字 词,“胜”:尽shng。“何可胜道也哉”。能承担,禁得起,shng。“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优美的,shng。“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胜利,shng。“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