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7013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真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1.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2、(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 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 A、调节资源的配置 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 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4、在生产要素市场,( )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A、居民户B、市场C、劳动者D、企业 5、(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A、总需求B、总需求价格C、总供

2、给D、总供给价格,1、( )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A、经济规律B、经济交替C、经济周期D、经济变动 2、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 A、生产资料B、劳动资料C、资本投入D、劳动投入 3、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 )程度的指标 A、人口密度 B、社会劳动强度 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 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 4、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 ) A Es0 B Es2 C Es1 D Es1 5、当( )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 A AP=0 B MP=0 C APMP D APMP 6、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

3、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7、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GDP D需求弹性,26.以下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就业主体可能无就业要求 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 C.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 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 26.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追求的目标是( ) A.利润最大化 B.效率最大化 C.效用最大化 D.差额最大化 27.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 A 社会劳动力资源 B.劳动者的劳动力 C 劳动力的所有者 D 使用劳动者的企业 26.关于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不正确的是( )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收入 B

4、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 C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D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多选 1、对国民经济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B.贸易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 2.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包括()A具有普遍性B仅存在于市 场经济中C是一种相对的稀缺性D仅存在于当前社会 E可以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缓解结构性失业的有效对策包括(20)广泛的职业技 术培训超前的职业预测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超前的职业指导较高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 87.下列对失业所造成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失业有利于国民

5、收入的增长 C.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D.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E.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1、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的变动实现的。 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结构 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数比重 D、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 E、就业人口总量 5、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 ) 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C、是动态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9、年失业率取决于( ) A、失业周数B、失业人数C、平均失业持续期 D、就业人数E、失业

6、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13、阻碍互惠交换的主要障碍包括( ) A、体制障碍B、市场缺陷C、诚信问题D、经济滞后E、信息障碍 17、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 ) A、总需求水平B、总供给水平C、国民生产总值 D、劳动力数量E、均衡国民收入,20、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调查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经验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E)操作研究方法 2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有哪些() (A)人口规模(B)人口存量(C)人口年龄结构(D)人口城乡结构(E)人口密度 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贴现率 (C)调整政府购买水平(D)调

7、整公开市场业务(E)调整变动税率 86基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劳动参与假说包括( ACE ) A乐观性劳动力假说 B相对性劳动力假说 C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D绝对性劳动性假说 E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87有效解决技术性失业的办法有(ACD) A强化职业培训 B引进先进技术 C普遍的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D鼓励技术创新 E推行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第二章 劳动法,单选:1、劳动法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33)A.劳动规章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地方性劳动法规 2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43)A.1618岁的劳动者B.16岁以上的劳动者 C.18岁以上的劳动者D.18岁以上的男性

8、劳动者 3(B)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4、对已经生效的劳动法律,( 34 )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5依据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劳动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 44) A、劳动法律后果B、劳动法律结果 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6、以下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的是(29 ) A、指导性B、权威性C、稳定性D、唯一性 7、正常情况下,每个月按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37 ) A、34小时B、36小时C、38小时D、40小时 8、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 39 )

9、 A、劳动争议处理法B、工资法 C、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D、工作时间法 9、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 40 ) A、劳动行政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监督关系 10、关于社会保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保险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缴费标准 B、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 C、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 D、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1、(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 2、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 )来实现。 A、社会保险B、社会保

10、障C、社会救济D、薪酬福利 3、以下不属于劳动保障法的是(39 ) A、促进就业法B、社会保险法C、工作时间法D、劳动福利法 4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物质帮助权 C报酬权 D休息休假权 5、( )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6、 所谓(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 A基本保护 B优先保护 C全面保护 D部分保护 7、(36)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 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

11、容,7、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共同参与决定 A企业 B员工 C员工代表 D企业家协会 8、( 33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29.以下关于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38) A.它规定了劳动合同关系的调整规则 B.它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 C.它规定了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 D.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2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 )的性质 A 劳动法律 B 劳动法律制度 C 劳动法律事件 D

12、 劳动法律关系 29.(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 劳动法律 B 宪法 C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 劳动规章,多选 1劳动权的核心内容包括()A平等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C休息休假权D自由择业权E职业培训权 2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劳动合同制度是指劳动合同(37)的 规则. 订立解除履行终止变更 88.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43)。 A.丧失行为能力的人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C.无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E.完全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86.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 ) A 工时制度B 休假制度C 休息制度 D 延长工作时间的最高限额 E 延长工作时

13、间的最低限额,88以下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调整劳动关系具体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BE ) A前者的明确性高于后者 B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C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 D前者所覆盖事实状态小于后者 E前者所覆盖事实状态大于后者 89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的内容包括( ABCE ) A规范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 B规范各级政府在促进就业的职能 C促进社会特定人口群体的就业措施 D对未成年人及其他人员的就业措施 E促进妇女,残疾和少数名族人员的就业措施,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1企业管理资源状况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A.企业文化B.品牌知名度C.领导风格D.组织管理水平 2.PDCA循环包括1执行2处理

14、3检查4计划,排序正确的是() A 4132 B 3124 C 3142 D 1234 3、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其资源优势。A、绝对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 C、绝对性和暂时性D、相对性和暂时性 4、( )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A、战略测评标准B、战略实施标准 C、战略评价标准D、战略计划标准 5、( )是指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 A、企业营销机会B、企业竞争机会 C、企业优势机会D、企业实践机会,1、面对处于衰退期的产品,企业应当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决定采取什么策略,在何时退出市场,通常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不包括

15、( ) A、维持策略B、集中策略C、定价策略D、收缩策略 48、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 ) A领先原则 B有效原则 C总成本最低原则 D持久原则 49、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 A低成本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重点战略 D稳定战略 50、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A家庭消费 B个人消费 C市场消费 D社会消费 51、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引起需求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 ) A B C D ,30.顾客力量分析是企

16、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的分析。 A.顾客消费承受能力 B.顾客消费偏好 C.企业产品消费群体 D.顾客购买动机 31.市场按买方的类型可分为消费市场和() A.组织市场 B.信息市场 C.服务市场 D.产品市场 32.企业()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 A.销售能力 B.实力 C.服务能力 D.控制能力,多选 1.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之间的动态平衡。 A.外部环境B.内部环境C.企业实力D.战略目标E.长远发展 2售后服务包括( 89 ) 技术培训咨询产品质量三包特种服务提供零件 3、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对( )的分析。 A、顾客购买动机B、市场商品消费结构 C、顾客消费承受能力D、企业产品消费群体 89.一般战略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