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007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课件(61张)(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第5课 杜甫诗三首,主题1:杜甫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其六),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主题2:忧国忧民 1英雄的华夏儿女,灿若群星,熠熠闪耀,历史的天空因此而美丽,因此而妖娆。我不禁想起了老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民之所忧,想民之所想,虽漂泊一生,流离转徙,却始终不忘家国之忧、

2、生民之苦。他为“老翁逾墙走”的苦难而悲号,为“吏呼一何怒”的跋扈而痛心。无论何时何地,他的心里都装着大唐,装着黎民百姓。他无愧于“诗圣”的称号,他本身就是一部“忧国忧民”的诗史。,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的心胸是开阔的,襟怀是豁达的,志向是高远的。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忧国”与“忧民”两词已悄悄地跟定了你。你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曲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

3、花与赞语。,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节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以疏淡的笔调,点染出环境的清幽宁静和诗人心境的恬淡闲适。“抱”字赋江水以情态,将草堂临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环境和诗人置身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现得形象而又生动;“幽”是全篇的诗眼。,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

4、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又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深秋,脚下潮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快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为之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

5、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暖衾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供给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手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

6、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节选自高考优秀作文),本文作者巧妙地把呼告的修辞方法运用在作文中,尤其运用在一个名人,运用在一个穷困潦倒却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诗人身上,能够唤起阅卷老师和读者的情感共鸣,唤起读者心中的那份情感和责任。 从行文内容看,作者对杜甫的理想

7、抱负和人生经历有着深刻而全面的了解,知识广博,文化底蕴厚实,思想境界高超,让文章立意高远。,一度在成都尹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两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五年冬,于湘江舟中贫病而卒。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体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以律诗、古体诗见长,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流

8、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此已历七载,战乱频发,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和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的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无

9、依、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不断的兵乱,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独自登高,感慨万千,杜甫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相关知识 律 诗 1发展。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2分类。律诗要求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或长

10、律。,3结构。通常以8句完整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结句)。每首的第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上下句必须对偶。短律对偶要求较宽。 4格律。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图画。,借指晚年。,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极其遗憾。,远离故乡。,五、名句积累 1无边落木萧萧下,_。(2016北京卷) 2风急天高猿啸哀,_。(2015江苏卷) 3一去紫台连朔漠,_。

11、(2014湖北卷) 4画图省识春风面,_。(2014四川卷) 5_,百年多病独登台。_,潦倒新停浊酒杯。(2013浙江卷),不尽长江滚滚来,渚清沙白鸟飞回,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夜月魂,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思维导图,主旨领悟 秋兴八首(其一) 这是一首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通过对巫山巫峡深秋景色的描绘,突出了阴森萧瑟、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咏怀古迹(其三) 这首诗着重表现远嫁异域的王昭君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却被人嫉恨,远嫁异邦的无限慨叹,抒写自己虽有报国济世之志却屡遭

12、排挤、不得重用的遭遇。诗人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寄托了自己的家国之情。 登高 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自己长年漂泊、潦倒一生、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1阅读秋兴八首(其一),找出本诗前两联中的意象,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及其寓意。 答:,2.咏怀古迹(其三)“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答:交代了时间,即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暗寓空间,在诗中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大,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给人一种天

13、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3登高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 答:诗人选取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萧萧的落叶、滚滚的长江等意象,渲染出了苍凉阔大、萧瑟凄清的氛围。,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诗词语平实而内蕴丰富,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请简要分析。 探究: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绽开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

14、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实而含意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2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探究: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眼前的家家催刀尺、户户捣衣声,抒发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乡的思念。,3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是咏史诗,重在抒情,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试分析诗歌是运用哪些手法塑造王昭君形象的。 探究:,4.杜甫诗多“卒章显志”,试结合咏怀古迹(其三)分析该诗是怎样“卒章显志”的。 探究:诗题叫“咏怀古迹(其三)”,显然作者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

15、国之情,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与昭君极相似。他寄居在昭君的故乡,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也正好借此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心情。,5登高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探究:(1)形象: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一个颤颤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 (2)情怀: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也有对自然的热爱,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情景交融 一、教材发掘 本课诗歌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如秋兴八首(其一)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情和景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登高通过描写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繁杂感情,慷慨激昂,动人心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是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只有把握了诗中运用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那么我们该如何鉴赏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