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943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阴侯列传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背诵课文前两段。教学重点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

2、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二、研习课文1、韩信是因为什么罪名被杀的?明确:谋反。韩信因协助陈豨兵变,被告谋反,被吕后诛于长乐钟室。2、如果没有陈豨兵变,韩信就能躲过被杀一劫吗?明确:不能3、探究:韩信的真正死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概括明确:才华出众;狂妄傲慢;功高震主才华出众韩信的军事才能是世所公认的,刘邦也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那么,司马迁又是在韩信的本传中,又是通过那件事情来表现韩信名将风采的?明确:井陉之战A、交战背景:彭城会战,刘邦战败。其年八月,刘邦派张耳与韩信一同,统兵东进,向北攻击赵、代。韩信一路过关斩将,(闻

3、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势不可挡,携新胜之师,剑指赵国。B、井陉之战有哪些不利于汉军的因素?兵力对比上:汉军数万,赵军“号称二十万”,差距大,敌众我寡。兵员素质上:韩信所领汉军并非久经训练的虎狼之师(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而是一帮入伍不久的百姓,可以说战力低下;而人家愣是把QQ开出了法拉利的效果,带着数万的乌合之众,一路过关斩将,敢和号称二十万的赵国甲士叫板,神奇的是竟然还打赢了。这不是韩信开挂,这恰恰说明韩信善于用兵的军事才能。这才是韩信牛的地方。地利上:汉军孤军深入(去国远斗),运粮不便(千里

4、馈粮),道路难行(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而赵军占据了有利的地形构建营垒(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以逸待劳。C、面对种种的不利因素,韩信又是怎样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的胜利的?明确:背水而阵,利诱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先派出万人的先锋队伍,不合常理;继而布出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麻痹敌军,让敌军认为汉军统帅无能;然后树起大将旗鼓诱惑敌军争功出战;撤退时,抛弃旗鼓,诱惑赵

5、军空壁争汉鼓旗。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偷袭成功,扰敌军心,军心一乱,士无斗志,内外夹击,兵败如山倒。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知己是说韩信知道自己的士兵不行,所以设下背水战法,使得人自为战,取得胜利。(“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

6、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知彼是说韩信在探知了广武君的建议未被采纳,才带兵进入井陉狭道,并且针对敌军统帅迂腐,轻敌的性格,设下诱敌之计。D、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E、井陉之战,韩信以少胜多,以弱胜

7、强,立下战功。而对这次战斗的详细描写是为了表现韩信的什么特点?明确:机智、料事如神。表现韩信过人的军事才能。韩信的军事才能由此可见一斑,当然韩信人生最大的成功是设下了十面埋伏,必死项羽,一举帮刘邦定鼎天下。F、那么,这样一位用兵如神的战将,刘邦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呢?我们可以从高祖本纪中看到一些信息。“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汉高祖四年(前203)6月,刘邦成皋突围。从成皋逃出的刘邦和夏侯婴一路跋山涉水逃到韩信驻兵之地。乘韩信、张耳还在熟睡之际,刘邦自称是汉王的使者,不声不响地进入了韩信的帐中。先取过韩信、张耳两人的兵符、令箭和将

8、印,将两人的兵权全部夺到自己手中。这是修武夺军。“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这是定陶夺军。两次夺军情况不尽相同,但这背后都是刘邦对韩信深深的忌惮。韩信这个员工太能干了,以至于刘邦这个老板老是怕韩信会取代他。狂妄傲慢称病不朝刘邦对韩信是不信任的,这点我们从前面的两次夺军就可以看出。打败项羽后,刘邦先是将韩信有齐王徙为楚王,后又借韩信谋反,将韩信降为淮阴侯,并且不让韩信回封地。被降为淮阴侯之后,韩信心里非常不痛快,称病不朝。一方面可能真的有病。打了那么多年的仗,风餐露宿的,什么风湿关节炎,胃溃疡之类的,估计是会有一点。但更主要的是

9、韩信有心病,郁闷嘛。(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并且觉得再去上朝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羞与绛、灌等列)。为什么?因为韩信他本来是王爵我们知道,古人上朝是按照官位大小排队的,叫做列,王、公贵族是一列,侯爵、大夫、将军这些是一列韩信本来是站在高级的那一列的,现在把他降到低级那一列去了,原本是头等舱的,你给他降到经济舱去,他觉得很没面子。而周勃、灌婴在韩信的眼里都是莽夫,出身卑微,所以韩信羞于为伍,托病不朝,而且嘀嘀咕咕的,牢骚不断。羞辱樊哙有一天,韩信闲着没事,七逛八逛地,逛到了樊哙家里。樊哙也是汉初的风云人物,也是开同一大功臣,也是封了侯的。樊哙这个人厚道,一看韩信来了以后,扑通跪下来,表示欢迎,说,大

10、王居然肯来光临小臣的寒舍,小臣感到无比的荣幸。那么韩信说什么?哈哈哈哈,哎呀呀,没想到我韩信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了。(生乃与哙等为伍!)这是什么话嘛?樊哙是什么人?樊哙是刘邦(吕后)的妹夫,当年鸿门宴上要不是樊哙出来刘邦可能就没命了。可以说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你韩信跟他为伍怎么就丢人了?无论是周勃、灌婴还是樊哙,都是刘邦引以为重的功臣,韩信的狂妄傲慢不仅得罪了这些人,其狂傲之语也让刘邦对他心生不满。将兵多寡一天,刘邦和韩信随意的谈论手下将官们能力的高下。当刘邦问自己能统帅多少部队时,韩信答不过十万。当问韩信能带多少时,韩信回答,多多益善。这明显就是当面打脸吗。这不就是说你刘邦没我能干吗。所以

11、刘邦很生气,问了一句: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这里,刘邦内心的愠怒已经形于辞色。君臣隔阂可见一斑。功高震主前面讲了,韩信这个人很有军事才华,史书记载“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一句“汉并天下,皆信力也”足以说明韩信的赫赫战功,但是,也正因为这个人太有能力了,功劳太大了,大到已经威胁到刘邦皇权的时候,那么刘邦就必定会想办法将之出去。事实上,刘邦杀功臣之事并不罕见,高祖本纪中记载: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燕王

12、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公元前196年,当另一将领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立国

13、后大杀功臣,于刘邦起。正所谓“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第二课时4、探究:韩信由于性格上的弱点和君主的猜忌,最终躲不过被杀的命运,那么,韩信谋反的罪名是否成立?你觉得司马迁的写作中有没有可疑之处?请认真研读课文,结合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观点的依据。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同学的观点可能有三种:有认为韩信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这已成千古悬案,见仁见智。但司马迁在编史时留下了一些疑点,让后人去思考,去评说。与同学交流一些思考:知恩图报,拒绝造反。早在楚汉争霸时,项羽就曾派人劝降

14、韩信,而韩信的回答是“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其次,韩信在做齐王时,谋臣蒯通说韩信“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劝他三分天下。“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但韩信依然感恩汉王而不愿背叛“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在韩信被夷后,当初劝反的蒯通悲痛的对刘邦讲“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由此

15、可见,韩信知恩图报,并无反心。用兵如神,会如此反?舍人弟告,安能相信?韩信谋反的罪名是唆使并协助陈豨兵变。(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我们来看看,作为军神的韩信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吗?降封淮阴侯,软禁于长安,手中无兵(军权早被刘邦夺了),此时造反可以成功?其次,韩信谋反的消息是谁首告的?舍人弟。而这个舍人因为得罪韩信要被韩信处死。这种情况下的告密,难道没有可疑之处?若真谋反,怎会怜之?我们再来看看,刘邦听到韩信谋反被诛时的反应。司马迁用了四个字,叫做“且喜且怜之”喜得是什么?心头大患得以铲除,怜的是什么?这个字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如果韩信谋反是真,刘邦为什么会怜悯?5、关于韩信谋反被诛,司马迁的看法又是怎样的?明确:第11节,学生齐读课文请同学翻译最后一句的意思探究:“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有什么言外之意?补充资料:“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越漫堂读书记v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v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