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935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第1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含答案)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他的歌行体诗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环振荡的节奏旋律,造就诗的气势,突显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豪迈奔放的阳刚之美。李白的绝

2、句具有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特别是七言绝句,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合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非常鲜明。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的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2把握本单元诗歌的思想内容,并从中总结分析李白的思想境界和世界观

3、。3鉴赏李白诗的创作风格,体会其豪迈奔放的特点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4背诵李白的名句名篇,并能将其与李白的精神内涵提炼成写作素材加以运用。1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特点。2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关键,在于理解好“梦游天姥”和“留别”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深入准确地理解好“李白为何喜欢跟月交流而不跟人交流”是理解鉴赏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这首诗的关键和必由之路。3送友人一首可先背诵全诗,初步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然后逐联鉴赏品味。体会李白诗中表现出来的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感情。4鉴赏将进酒可

4、首先把握诗的基调,理解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然后探究诗中的艺术手法。第一板块对应学生用书P18一、字音识记1天姥(m)2.瀛洲(yn)3剡溪(shn) 4.渌水(l)5荡漾(yn) 6.谢公屐(j)7澹澹(dn) 8.霹雳(p)(l)9訇然(hn) 10.魂悸(j)11独酌(zhu) 12.徘徊(hui)二、词语释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的确2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3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4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5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6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7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8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震惊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此指闪电10怳惊起而长嗟:同“恍”,心神不定的样子1

5、1惟觉时之枕席:醒时12失向来之烟霞:前一晌,指此前的梦境中13月既不解饮:懂得14暂伴月将影:和15相期邈云汉:高远三、名句背诵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体现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诗眼”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试写出“好梦不常”的几句诗:“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段解:写入梦之由。主要以“瀛洲”的难求引出天姥山,并极写天姥山雄伟高大,作为梦游的缘由。层解:从镜湖到剡溪,找到了

6、谢公当年登此山的出发地。层解:写登山过程和所见奇景。层解:写洞天所见,描绘了一个神奇而又热闹的场面,可谓辉煌灿烂,气象万千。层解: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段解:写梦游天姥山的经过。段解:写梦醒之后的感慨,点明中心题旨。 对应学生用书P19梦游天姥吟留别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但由于生性豪迈坦荡、狂傲不羁,常受到权贵谗毁,仕途并不顺利。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

7、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选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伟绚烂的色彩,是自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诗集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静夜思送友人秋浦歌等。二、相关背景这首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可是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

8、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三、内容提要这首诗的题目又作别东鲁诸公。梦游,点明此诗是记梦中所见。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县东,风景灵秀。“吟”是指古诗中的一种体式,歌行体中的一种。这种体式形式上比较自由,不拘一格。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诗人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四、写法借鉴1奇特的构思这首留别诗,突破了古代这类诗大都写离愁的陈规旧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的方式来构思全诗。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

9、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的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明自己的斗志,来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2丰富的想像诗人驰骋想像的野马,徜徉在奇山秀水之间,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其中有月光皎洁、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感,也有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夜间奇景,还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变幻迭出。诗人构思出一幅幅梦游中的

10、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3大胆的夸张本诗所描写的梦游,所表达的炽热情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夸张才能,他把想像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如天姥山横空耸立,山势超越了以险峻闻名的五岳,遮掩了高耸的赤城山,甚至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拜倒在天姥山的脚下。诗人以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重点揣摩1赏析诗歌前八句的表达技巧。参考答案:前四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虚衬实,赋予天姥山以神奇的色彩。后四句运用衬托和夸张,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11、。2试赏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中“飞”的表现力。参考答案:“飞”字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3试分析“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一句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写了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的景象。 (2)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写神仙渲染了神奇的色彩。4试分析“仙人”的特点及作用。参考答案:(1)特点: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2)作用:仙人的出现把梦境带至最高潮,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5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参考答案:作者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12、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6赏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参考答案: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7试分析本诗的风格特点。参考答案:(1)诗歌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了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了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诗歌大量运用了衬托、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3)丰富的想象和大量的修辞为本诗着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整体感知一、相关

13、背景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人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其实只是把李白当做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因此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涂,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二、内容提要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诗人在寂寞的月光,花间独酌、无人亲近的落寞情景。诗的本意旨在表现自己的孤独,同时诗人那种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三、写法借鉴1感情跌宕起伏第一波起伏是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先扬(花间一壶酒)后抑(独酌无相亲)。接下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无相亲

14、”的清冷、孤单。第二波起伏是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解风情,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独酌”的实施,尽管“暂伴”多多少少透露出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诗人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为“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徘徊的月光,零乱的舞步,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景中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仍没有忘记再次与和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影子做出长久

15、的约定。2独特的想像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极其单调。于是诗人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接下来,诗人酒兴一发,且歌且舞。歌时月儿徘徊,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影子,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娱,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离去。作者通过想像,表现了月亮、影子对自己的一往情深。重点揣摩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案: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这美好的环境却只有诗人自己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伴。美好的环境与诗人“独酌”的孤单形成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