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6730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护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一:康复的定义 二:长期卧床的不良反应 三:康复护理,一、康复的定义,康复(rehabilitatio 直译是复原。中国大陆翻译为康复,香港翻译为复康,台湾翻译为复健。 WHO对康复的定义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二、长期卧床的不良反应,(一)循环系统 1、动脉和深静脉形成几率增加 血流缓慢 静脉壁损伤(尤其是内膜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高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长期卧床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度增加,静

2、脉回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形成动、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下肢,尤其是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后,肢体会出现疼痛,肢端苍白冰冷,皮肤出现溃疡、水肿等缺血表现,严重者造成坏疽。,2、心功能减退 长期卧床可使心脏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导致静息时心率增加。另外,卧床导致的焦虑也是心率增快和心脏负担增加的原因。 3、运动能力下降 长期卧床后最大运动能力下降0.9%,与老年生理性衰退的年下降率相似。 4、直力性低血压,(二)呼吸系统,1、呼吸效率降低 卧位时横膈下移困难,吸气阻力增大,肺通气能力降低。长期卧床呼吸肌肌力下降也是相关因素。 2、坠积性肺炎 卧床可使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黏附

3、于支气管壁,排出困难。同时,由于咳嗽无力或卧位不利于咳嗽,最后分泌物沉积于下部支气管中,诱发呼吸道感染。,(三)运动系统,1、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长期卧床致肌肉失用性萎缩,运动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下降,肌糖原储存量降低,糖代谢能力降低,肌肉活动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即使健康人,在完全卧床休息的情况下,肌力每周减少10%-15%,静卧3-5周,肌力即可减少一半。,2、关节挛缩 肢体和关节长期制动时关节囊和韧带的弹力纤维成分处于缩短状态,延伸性降低,导致韧带和关节囊挛缩 。 3、骨质疏松 制动导致重力和肌肉牵拉力丧失或减少,导致骨骼的成骨过程减少,破骨过程增加,使骨钙大量进入血液,导致骨质疏松,并

4、可合并高钙血症、泌尿系结石等。,(四)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卧床可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感觉障碍和认知障碍。,(五)其他系统,长期卧床致糖耐量降低,造成负氮平衡;另外,卧床也影响肠的蠕动功能,导致食欲缺乏、便秘。,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 (rehabilitation nursing) 的特征是护理人员强调鼓励和指导患者自己主动进行护理相关的活动,而不是动手为患者完成活动。,康复护理,因急性病或外伤后需长期卧床者,因瘫痪而不能离床者,为预防卧床导致的失用性综合征,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协助患者进行心血管锻炼被动倾斜,肌肉锻炼有助于预防严重的心血管不适感。无瘫痪患者,可采取坐位或立位姿势,循

5、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病情危重者或暂不能取坐位者,适当抬高床头,从抬高床头15度起,维持5分钟开始,每日2次,逐步增至每次30分钟,然后每周增加10度15度,直至站立。每次锻炼应注意维持心率低于120次/分钟。为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取坐位或立位时,两腿可以穿弹力袜。,(二)协助患者摆放抗痉挛体位,急性期开始或卧床期开始,指导患者摆放抗痉挛体位。抗痉挛体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包含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患侧上肢伸展位,使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患侧踝关节

6、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防止足内翻下垂。,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展,掌心向上;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该体位是重要的体位,是偏瘫患者的首选体位。一方面患者可通过健侧肢体早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另一方面可通过自身体重对患侧肢体的挤压,刺激患侧的本体感受器,强化感觉输入,也抑制患侧肢体的痉挛模式。,患侧卧位,仰卧位,头部垫薄枕,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上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位,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放垫枕,防

7、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稍垫起,保持伸展微屈。该体位尽量少用,一方面易引起压疮,另一方面易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激发异常反射活动,强化患者的屈曲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仰卧位,注意事项,注意床头不宜过高,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半卧位和不舒适的体位 患手应张开,手中不应放置物品,且不能让手处于抗重力的体位 不在足底部放置坚硬的物体,以免增加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引起足跖屈畸形 不同的体位均应备数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软枕支持,避免被褥过重或太紧。,(三)床上运动训练,长期卧床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床上被动运动。如:被动活动患者关节,预防关节挛缩;按摩患者肌肉、关节,使其做屈、伸、举等被动运动。

8、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指导患者做床上主动运动,有能力的患者,可以鼓励他做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其自我护理的能力。,主动向健侧翻身的训练,Bobath 握手(双手十指交叉相握,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上),以支持患侧上肢;健腿插入患腿下方。 双上肢伸直上举做左右侧方摆动,借助摆动的惯性,让双上肢和躯干一起翻向健侧。 康复护理人员可协助其旋转骨盆。,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上,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向患侧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呈Bobath式握手,向上伸展上肢,健侧下肢屈曲。双上肢左右侧方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四)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

9、换气。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咳嗽有助于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应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咳嗽无力者,可以给予翻身、扣背或排痰机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五)补充足够的营养,长期卧床致消化不良和代谢障碍,应补充足够的营养。食物需营养平衡,保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预防便秘,不能经口进食者,需要鼻饲或静脉营养。为预防骨质疏松,可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鸡蛋、海鲜及排骨等。,(六)协助患者进行排泄活动,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长期卧床患者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排泄问题。应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和排泄功能的训练。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以给予间歇导尿。,间歇导尿,定义:间歇导尿术是指在需要时将导尿管插入膀胱,排空尿液后立即将导尿管拔出的方法。 分类:分无菌性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七)皮肤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易并发压疮,因此,应重视皮肤的护理,加强翻身、扣背等。,(八)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心理障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护人员应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可以与患者聊天、看电视,布置一定的训练作业、让亲人陪伴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作业治疗,手功能操作板,作业治疗,手指捏力练习器,作业治疗,手部旋转练习器,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