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612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联盟]黑龙江省2016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人口政策 (共44张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2016年广州调研考)25.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济制度是五年战略,政治体制是百年战略,人口政策是千年战略。汉民族成为世界第一民族不容易,而萎缩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民族却非常容易。 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比例从1830年的40%下降到1900年的25%,1949年的21.9%,1980年的22.4%,2005年的19.3%。

2、现在每年出生人口只有1300万左右(可能还有水分),只占全球出生人口1.3亿的10%,意味着中国人口今后占全球比例将急剧下降。如果仅仅是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今后中国的生育率(每个妇女生孩子数)将比现在的台湾和韩国的1.1还要低,意味着每年最多生育600万孩子,不到全球的1/20, 而那个时候中国人口每年死亡2000-2700万(1950-1990年中国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人口将死亡),每年减少一千多万-雪崩,大国空巢!一个传统上占全球人口1/3以上的伟大民族将迅速萎缩成无足轻重的民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红利,而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

3、口红利优势将逐渐消失。 同时,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持续的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和矛盾。 过低的生育水平将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减缓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宣布了单独二胎政策。最近,卫计委正在制定全面二胎的相关政策,2016年可能全面放开二胎。“放开二胎”政策被认为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政策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2、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4、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4、,古代的人口政策,人口数量和质量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基础,所以历朝统治者都鼓励人口增殖、提高人口质量。例如,元代在鼓励百姓多育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基层技术培训学校。受“重士农,轻工商”就业思想的影响,人口就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人口的膨胀引起了人地矛盾,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缓解人地矛盾,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田制政策。例如,北魏实行的均田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地比例在不同地区问存在巨大的差异。鼓励移民成为缓解人地矛盾的另一措施。移民不仅成为解决人地比例问题的重要途径,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人口政策也是依据各个朝代国情和发展的需要而适时作出调整的,随之呈现出了不

5、同的人口发展趋势和人口规模,表达人口生殖愿望的天仙送子图,寓意子孙满堂的十子闹春图,有人口记载的:学术界认为较靠谱的是东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数字,当时已出现“料民”这一人口调查统计活动,此时中国有“一千一百八十四万七千人”。 先秦时,如东部齐国,管仲治齐时,国内采取奖励生育政策,对外推出移民政策,欢迎“外国人”到齐国定居; 西部的秦国,秦孝公继位后也赶紧调整人口政策,重用商鞅,实施变法,对内奖励农耕,改善老百姓生活,提高生育能力;对外“利其田宅,免其兵役”,欢迎三晋百姓移民秦国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以后,把人口的增殖繁衍作为治国大计的主要内容,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

6、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生男孩的奖励两壶酒、狗一只,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小猪一头;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原因及作用。 原因:1、春秋战国社会动乱,各国征战,为了补充兵源,都推行人口增殖政策,增强军事实力。 2、各国争霸,要富国强兵,发展经济。 作用:增强了军事实力,为争霸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发展了经济,为争霸奠定了物质基础。,到秦始皇时,秦国进一步加强人口管理。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开始要求男子登记年龄,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谓“初令男子书年”。据帝王世纪,秦代时中国总人口达“二千余万”,这是中国总人口首破0.2亿。 汉

7、朝,中国人口增长加速,形成了中国人口史上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刘启(景帝)当皇帝末年(公元前141年),中国总人口已超0.3亿;到西汉后期又翻近一倍,约0.6亿人,中国首过半亿人。据汉书地理志: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据汉书惠帝纪,汉惠帝时“民产子复勿事二岁”,生了一个孩子即可免徭役2年。 汉代出现生育高峰有哪些原因?,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朝廷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措施,北宋出现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 宋徽宗时期人口突破1.2亿 为什么唐代在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但人口规模却不是最大? 这与唐人“崇佛”不无

8、关系,在唐代,很多时期男人爱当和尚,女人乐做尼姑,出家人口很多,直接影响了人口繁殖。,希望多生多育的莲苼贵子图,中国古代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现在北宋年间,但在历代人口统计中,宋代的全国总人口并不多,这是为什么? 现代人口学家普遍认为,宋代人口普查最不严肃,在登记编写户籍时,财产人丁情况一般不实,漏报瞒报普遍。 考证发现,原来宋代人口统计不计女性,推算大观四年北宋全国总人口应过0.9亿;如果以通行的古代平均每户5人计算,则人口过亿。,清代人口剧增,出现了人口增长的第三个高峰期。从弘历(高宗)当皇帝的乾隆年间开始,中国人口数量一路增速,突飞猛进,有学者称之为“人口大爆炸”。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

9、790年),人口达301487115人,这是中国人口首次破3亿。 清道光咸丰年间是中国古代人口最旺盛期,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中国人口首破4亿,光绪年间,“四万万”已成为形容中国人口资源的惯用语。中国古代人口从乾隆二十七年的2亿到咸丰元年的4.3亿,前后仅用90年时间。,中国人口为何在清代发生“人口大爆炸”? 康熙即位后,社会安定,出现了一百多年“丁男不知兵革之患”的稳定局面。 农业的精耕细作有了新发展,农作物产量和品种的增加,食物结构的变化跨上了新的台阶。 清朝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农业地区扩展到边疆地区,使全国耕地面积扩大,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

10、较大的空间和较强的物质基础。 清廷的人口政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又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彻底废除了自秦汉以来的人头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使人口统计趋于精确,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地繁荣,增加了人口的容量。 清政府比较重视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了人们对疾病的地防治能力,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古代的多孩政策,奖励生育,设专门“掌幼”官 诗经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这句诗句充满着古人对于子孙如瓜果一样繁多的期待。周代的人口政策被称为“保息”,周礼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一

11、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何谓“保息”?也就是说,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慈幼”,东汉郑玄的注释是:“慈幼,谓爱幼少也,产子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 在齐国,官府里也有专门的“掌幼”官,负责奖励“光荣妈妈”,比如有三个孩子的妈妈可以免交赋税;再生一个,全家的赋税都免了;倘若又生第五个的话,官府还派一个保姆来,这老五和保姆的口粮,全由国家负担。此外各地还有“掌孤”官,专门负责给孤儿找领养人家,养孤人家有免赋待遇,“掌孤”官还要经常去探问。,到了北宋时,史有明载的官办慈幼局出现了,不过仍鼓励民家来局认养,官给钱米或指派乳妇,至有“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之谚。

12、两宋以来,慈幼局逐渐普及,后来也有叫育婴堂的,但专门的“掌孤”之官,则不再给编制,改作杂职。,强制早婚,适龄不婚受重罚 在鼓励生育的同时,越国也强制早婚。规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齐国,便推行男20岁、女15岁的“计生”政策,鼓励国民早婚,有的朝代甚至将女子婚龄提早到13岁。 除了降低婚龄,古代中国有的朝代还提倡“二婚”。如唐代便提倡“男子娶寡妇、寡妇再改嫁”这样的政策,否定男子娶二婚女不体面、女子“从一而终”的旧观念。,古代中国对违反计生对象的处罚也很严厉。 如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在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

13、至三十不嫁,五算”。“算”是当时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 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五算就是720钱, 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这个罚款在当时并不算低,以整个西汉的粮食均价每石100钱上下的标准来算,720钱可以买到七八石粮食,至少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 唐太宗李世民刚一当皇帝,便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正月发布了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鼓励生育,还动员富人赞助娶不起老婆的穷光棍,将计划生育的好坏、鳏寡人口的多少,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指标,进行考核。 古代中国也有各种各样的计生“标语”和“口号”, 鼓励多生的口号有很多条,最深入人心、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一条是“多子多福,养

14、儿防老”;再一条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多为福”到“人多则穷”的转变,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严重问题,担心“人满”之患,于是提出了少生、甚至不生的口号,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的王梵志。 王梵志是唐初民间通俗诗人,生平坎坷,饱经忧患,50岁后皈依佛门。他反对“多生”,提出重视人口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用大白话写出了不少计生“标语”。最有名的一条是其大皮装大树一诗中的一句“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意思是,儿子不要生的太多,有一个能做事的就行了。二三十年前中国最流行的“计生”口号“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最原始出处就在这里。,到了明代末年,人们则对

15、“人满”之患有了较多的思考和忧虑。文学家冯梦龙说:如果每对夫妇总是生一男一女,永远没有增减,可以长久维持下去;倘若生二男二女,每一代就加一倍,只增不减,如何来养活他们? 清代乾隆末年,已届耄耋之年的乾隆帝在一份上谕中表达了他对人口增长太多的忧虑:国家承蒙上天的眷佑,一百多年来太平无事,但人口也比往昔多了十余倍。以一人耕种而供十多人食用,生产的粮食已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充裕了,再加上庐舍所占土地也在成倍增长,从事生产的人手少,消费粮食的人口多,这与百姓的生计很有关系。倘若再因年成好,随意浪费粮食,民情游惰,田亩荒芜,势必有粮食不够吃,而经济窘迫的那一天,朕对此十分忧虑,活跃于道光年间的龚自珍、魏源等

16、人,对中国之“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也极为焦虑,对可能到来的大动乱十分敏感。除“平均”之类古已有之的主张外,他们还主张对社会上大量存在的“不士、不农、不工、不商”的游惰人口实行自愿或强制性的迁徙。 曾亲眼目睹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文人汪士铎,把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直截了当地归结为中国的“人多”,并提出了一系列超越甚至违背情理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他的中心论点是:“世乱之由:人多(女人多,故人多)。人多则穷(地不足养)。”因为“世上女人多,世乱之由也”,他所提出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中,除了对“乱民”的屠杀政策外,更多的是针对妇女的,如推广溺女之法,施送断胎冷药,严再嫁之律,立童贞女院等等。 中国传统时代的人口观至此遭到颠覆,终于发生了从“人多为福”到“人多则穷”的转变。,从婴戏题材绘画看人口政策,形成:婴戏题材绘画在汉代起源 寓意多子多福 婴戏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一种专门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画面多为儿童或玩耍,或嬉戏的情景,与生肖图案、各种吉祥器物相结合,寓意多子多福,生活美满。 其实早在汉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