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511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练习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练习题(2017预测)阅读列子一则一文,完成14题。(15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志

2、在高山 () (2)乃援琴而鼓之 () (3)更造崩山之音 () (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看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 意相通的人。 B.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可以看出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 力。 C. “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了钟子期对伯牙看破他的想法,内心很痛苦, 但又无处可逃的无奈。 D.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是因“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而 流传下来的。 【解析】C项“吾于

3、何逃声哉?”是伯牙对于钟子期总是能想自己所想的一种感慨,一种赞叹,并非说他想逃避。故选C项。4.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4分) 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就把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得强烈真诚。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 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 【解析】本文描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结合题干可从句式角度分析,如语气、句型等。语气方面,文章中多次出现感叹句式,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几个感叹句的运用使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凸显得更加强烈,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句式上看,每次钟子期评价都用倒装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然后再赞美伯牙炉火纯青的琴技,从而具体地描写了伯牙琴技的高超。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