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504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三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2017预测)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14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一箪食,一豆羹 ()(4)乡为身死而不受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如

3、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段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C. 古语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相近且善,由于后天因素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这与选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观点相近。D. 选文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解析】D项中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与后文写“生”与“义”形成类比,更加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故D项错误。4.文章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请你结合文中对“义”的理解来论证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义”的必要。(4分)文中所述的“义”是“正义”(或说: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今天我们仍需坚持“义”。在生活中,若遇到违反正义的事情,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方式去维护;在面对国家利益的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解析】“舍生而取义者也”中的“义”指的是“正义”。联系现实生活,很有必要坚持“义”。因为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对于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我们要有一颗正义的心。这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都不可或缺的,围绕这一中心回答即可。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