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413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14.记叙文(散文)阅读【基础知识】1.记叙文六要素: 2.散文的特点: 3.散文的分类: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雨丝如期而至卢惠龙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歇。一阵一阵,随风飘忽。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我小小的石屋,石块砌的墙,石板盖的顶,孤寂地横陈在花溪吉林村一座土山的半腰。石屋四周是包谷林。雨丝中,包谷林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气息,厚实黝黑的叶面,昭示这成片的包谷正在旺盛期,夜深时听得见包谷秆上蹿的拔节声。山脚是漠漠的水田,雨丝飘洒

2、,翠绿的秧苗一阵阵随风起伏,像在深情地获取地母的营养。这是夏季了。夏季是生长的季节。水溪里的青蛙,这期间活泼极了。它们四肢饱满,四下里蹦跳,蛙声频率很高,包围我的石屋。青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里,季风带来雨水它们便纷纷出洞。青蛙头的两侧有两个声囊,能产生共鸣,放大鸣叫。每每,一入夜晚,青蛙出来捕食,这时候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蛙声骤起,如鼓如鼙,如醉如狂,浓郁,浩荡,大肆将雨夜渲染。这明亮、雄浑而又神秘的音乐体积,生阴阳,孕万千,俨然一部熟悉、壮阔、悦耳的合唱。蛙鸣,蕴含着无有穷尽的生命密码,几乎就是大自然永远的歌咏,一首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

3、获的喜悦!当雨丝飘忽,蛙鸣如潮时,我的心沉淀下去,静静地融入大自然的夜。我闭了眼,恍惚,万象在傍。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升为一种生命状态。这时候,我犹如处于一种亦真亦幻的情景中,仿佛摘一根草茎放到嘴里咀嚼,总有山野泥土的味儿,清香的,苦涩的。这情景可以体味,可以触摸,并与人性纠结,呈现一种毛茸茸的真实。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生活、生存于一种规定的情景中呢?无论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情景好像就是一种宿命,就是我们念兹在兹以至生死与之的,己身所属的情景。这样,情景就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襁褓了。我此时此地的情景,在雨夜里,在蛙声中,就像一幅写意山水,有一股气荡漾其间,氤氲环绕,诠释生命。对了,这时候,大抵

4、需要确认的是,我们不必过于自负,人类其实并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主人。人类要给大自然以恩泽,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就像鱼王里的那个伊格纳齐依奇,他看见柳叶尖上,一滴露珠凝敛不动,都以为是露珠因害怕自己的堕落会毁坏这个世界。这就是一种敬畏了,敬畏我们生死与之的情景。再深一步说呢,我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对地球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至此,内心曾经的一些东零西碎仿佛慢慢平息,获得一种透悟的解脱。雨丝依旧飘洒,我屋顶的青石板沁润了一圈一圈的水渍,有浓有淡。雨声听着听着小了下去,不一会儿,又急促起来,响亮起来,也许它

5、会彻夜不歇的。而蛙声呢,像浪潮拍岸,渐渐有了规律。唔,山的呼吸浓烈,水的气息可辨,这是一种原本,一种落定,是大自然的脉动,一种浸淫了的博大气象。4请你说说第自然段“裹”字的妙处。(2分)_5文中第自然段详细描写蛙声有什么深意?(4分)_6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自然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_7第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_8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_【课外阅读】 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山就这么高仲利民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

6、,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要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

7、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

8、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他决定

9、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9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_10.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3分)(1)山就这么高:_(2)走一步,再走一步:_【中考链接】1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议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字左右)(5分)_参考答案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形散神不散”3.记叙散文

10、、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4.写出雨的细密和雨声的繁急,也写出石屋的孤寂。5.(4分)详写蛙声一片,写出内心对丰收的期盼和欢悦,写出大自然到处都有生命在歌唱,这是对其他生命的礼赞。6.(3分)这样表达,语言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突出了作者在雨夜对生命的体悟。7.(3分)对其他生命、地球的不尊重,就有可能破坏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就威胁到人自身的生命安全,就谈不上对人类自己的尊重。8.(3分)通过夏天雨中景象的描写和自己感悟的倾诉,启发人们应对世界万物有足够的尊重,表达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担忧,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9.“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10.(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逐步解决。11.示例: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