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410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1 文言文比较阅读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11.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把握文章主题2、预习要点(1)词语解释题:(2)句子翻译题:(3) 内容理解题3、 达标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B)援疑质理 质:总结(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以土砾凸者

2、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沈复)(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韩愈)(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卒皆夜惊恐 (陈涉世家司马迁)(D)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张岱)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意写出来(意译)。(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有三中方法,第一,引用原文

3、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应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中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2、技法点拨(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课外阅读题的答案一定要从课内找,“学以致用,活学活用”。(2)阅读步骤: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

4、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注释快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结合注释准确理解主要内容。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仍应该继续阅读。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

5、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

6、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3、典例精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7、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激:_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_故五月渡泸故:_(2)第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3)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

8、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答:(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_七擒:_东和:_北拒:_ 收二川:_ 排八阵:_【释析】 本题的考查面广,题型灵活新颖,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运用能力。试题具有开放性与综合性,难度较大。第1题属实词释义考查,学生只需平时认真复习课文即可解答。第2题表面看是考查名句,实则

9、考查了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即提取中心句、主旨句的能力。第3题既考查了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又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4题、第5题都属于开放性试题,由阅读到分析归纳,从课内到课外。特别是第5题,要求指出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一副对联里六个词语的具体内容。这样的题,只是懂得出师表,还不能作答,需要熟悉三国演义才行。【答案】 1(1)感动、激动(2)奔走效劳(3)所以(因此)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5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

10、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2、 问题展示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习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

11、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节选自梁惠王上【注释】梃(tn):棍棒。政:施行恶政。庖(po):厨房。饿莩(pio):饿死的人。率:带领。恶(w):表示反问的语气。(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杀人以梃与刃 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D以刃与政,

12、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 );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 )。4、拓展交流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答:参考答案达标练习(1)B (2) D问题展示(1)当面指责;用 (2) D (3)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善于纳谏;要施行仁政 (5)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拓展交流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