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409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9 文言文阅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专题9 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求达到课标要求,复习文言文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实词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虚词主要指: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等。2恰当翻译文言文语句。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难以直译的句子,也可以意译,译出原文大意,力求通畅,努力做到文字优

2、美。3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及主旨。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语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习题训练】(一)(2015 东营)(8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宋

3、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宋公:宋襄公。

4、泓: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勍():强而有力。儳():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 公伤股,门官歼焉。_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_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_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_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_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_(二)(2014 东营)(8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5、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注释: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殊快:很舒服。 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左右:古代以左为上,以右为尊。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必先苦其心志 苦: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虎

6、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三)(2013 东营)(8分)【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

7、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僰(b),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伫,站立。佁然,静止貌。褫(ch),剥去,脱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元方入门不顾 顾 耻己之不如也 耻 思所以败之 所以 乃袖茅栗以往 袖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四)(2012 东营)(8分)

8、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

9、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嵚(q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罴(p):棕熊。 澧(fng)、镐(ho)、鄠(h)、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而 烈火而焚之 烈火虽古

10、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2分)3.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4.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五)【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11、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12、有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老马之智可用也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分)(六)【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13、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