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387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 马说课件 语文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十九、马说,知识梳理,1.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通_,意思是: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通_,意思是:_,喂,祗,祇,只是,食,饲,2.古今异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_ 今义:等待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 原意:完,没有,在文中的意思:,使尽,等同,一样,(2)名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F而食也 原意:距离或路途遥远,在文中的意思: (3)名词用作状语 才美不外见 原意:外边,在文中的意思:,在外面,日行千里,4.一词多义 (1)策 策(2014张家界)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能

2、虽有千里之能F 安求其能F千里也,能够,动词,鞭打,名词,马鞭,能力,5.其他重点实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F: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 槽: 枥: (3)不以千里称也 称:_ (4)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_ 或:_,有时,辱没,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马棚,马厩,称呼,吃一顿,(5)才美不外见 见: _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等 且:_ (7)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_ (8)策之不以其道 道:_ (9)执策而临之 执: _ 临: _,面对,表现,尚且,况且,才能,规律,方法,拿,握,6.文言虚词 (1)之 虽有千里之能 _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以 不以千里称

3、也 _ 策之不以其道 _ (3)其 策之不以其道 _ 其真无马邪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 (5)虽 故虽有名马 _ 虽有千里之能 _,虽然,助词,的,代词,它,代千里马,补充音节,不译,用,按照,代词,它的,表推测、反问语气,难道,连词,承接,即使,7.句子朗读节奏 (1)食 马 者/不 知 其 能 千 里/而 食 也 (2)且 欲 与 常 马 等/不 可 得,安/求 其 能 千 里 也,8.文意理解 (1)课文表面上说马,实际上喻人。熟读课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课后习题),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

4、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2)细读课文,并结合附文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课后习题),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这一有悖于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2015长春),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世界上要有善于发现、爱护人才的人,人才才会被重用,智慧和才能才会有施展之地。,(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

5、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喻人。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015长春),讽刺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一、(2014张家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6、金题演练,【乙】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选自祁奚请老 【注释】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晋君:指晋悼公。解狐:晋国大夫。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午:祁午,祁奚之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 (2)非子之子耶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你,唉!难道果真没

7、有千里马吗?这是不认识千里马呀!,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是千里马而去喂它。,鞭打,3.【甲】文段中的“_,_”两句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请用原文填空)(2分) 4.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2分),示例:马到成功 快马加鞭 (龙马精神、悬崖勒马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5. 在对待人才方面,食马者与祁奚各有什么不同的做法?(2分),【解析】马说通篇说马,意在论人,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导致“千里马”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祁奚请老中借祁奚举荐仇人和儿子表明他的用人态度:知人善任。,食马者不辨人才,不能发现千里马的不凡之处,反而使千里马被埋

8、没;而祁奚则能够知人善任,而且举贤不避亲、不避仇,使人尽其用,物尽其才。,【参考译文】【乙】晋国大夫祈奚很年长了,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祁奚回答:“解狐可以。”晋悼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祈奚) 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接任,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晋悼公就任命解狐为中军尉。后来晋悼公又问他:“谁可以当国尉?”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晋悼公问祁奚:“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二、(2017预测)阅读马说,完成14题。(12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才美不外

9、见 ( ),表现,同“祗”,只是,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不以千里称也”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不以物喜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咨臣以当世之事,【解析】题干中“以”为介词,用。A项“以”为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B项“以”为连词,译为依据、按照。C项中“以”为连词表目的,来、用来。D项中“以”与题干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项。,D,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不能充分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想和

10、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4.文中作者写“千里马”不遇“伯乐”有什么意图?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4分),托物寓意,抒发自己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启示:要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为自己争取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三、(2017预测)阅读马说,完成14题。(12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 (4)执策而临之 ( ),面对,通“饲”,喂,规律、方法,才能,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11、( ) A.春冬之时 B.吾妻之美我者 C.宋何罪之有 D.当之郡,【解析】A项“之”与例句中“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项“之”为动词,去、往、到。,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能辱没在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4. 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2分),示例一:不同意。我们要做自己的“伯乐”,主动展示才能,并不断完善自己。 示例二:同意。如果“伯乐”没有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