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 备考集训 第38讲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250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总复习 备考集训 第38讲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 备考集训 第38讲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 备考集训 第38讲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 备考集训 第38讲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总复习 备考集训 第38讲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总复习 备考集训 第38讲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备考集训38化学实验探究专题1(2016,荆州)小明同学将一定量的氢化钙(CaH2)加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分离出滤渣和滤液。【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CaH2遇水迅速反应生成Ca(OH)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H22H2O=Ca(OH)22H2_。【结论推理】滤液中溶质一定有NaOH,可能有_Na2CO3或Ca(OH)2_。【实验验证】请结合题意,在下列表格的空白中填写恰当的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1)取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无明显显现_说明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2)_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有气体放出滤液中有Na2CO3存在【反思与拓展】(1)如果要从上述滤液中以最小生产成本获得大量NaOH,你建议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氢氧化钙_溶液。(2)小明同学认为CaH2与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_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生成物中氢气属于单质_。2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Al3H2SO4=Al2(SO4)33H2_。(2)x_5_

3、,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产生气泡的快慢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试管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猜想二:试管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少量_C_(填序号),向试管中加入少量_B_(填序号),做对比实验。A硫酸铜B氯化钠C硫酸钠D浓盐酸(4)通过(3)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中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_一_成立。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待反应完全后(假设反

4、应所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稀H2SO4、NaOH溶液、BaCl2溶液。【假设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NaHCO3猜想三:Na2SO4、H2SO4【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_有气泡产生,Zn片不断溶解_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_猜想二不正确_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

5、指出探究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_方案B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_;_方案D中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或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类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_。4(2016,北京)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

6、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 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 mL 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 mL浓硫酸再通入约4 mL 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4 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 mL蒸馏水再通入约4 mL 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NaOHCO2=Na2CO3H2O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

7、验1的目的是_检验只用O2是否会使镁条变黑_。(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O2(N2可填写可不填写)_。(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2、5_(填编号)。(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H2O、CO2、O2_。【反思与评价】(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反应_。(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_。5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8、【查阅资料】15 、101 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剂水酒精溶解度1.00.315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 、101 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分析与表达】(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2NaOHCO2=Na2CO3H2O_,那么氢氧化钠应_密封_保存。(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_。(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

9、的现象是_红墨水液面左边降低,右边升高,最终右边高于左边_。(4)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_B_(填答案字母)。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再变慢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_。(5)实验乙中,120 mL酒精_不能_(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_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_。(6)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 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70_mL。(7)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酒精具有挥发性_(写一条)。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