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5657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课件,PK中考,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3.关键词的理解 (1)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 所给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 (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还有蜡烛的燃烧,参加反应的石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和。,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

2、目不变。 (3)推断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4)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例1】(2016年江西)如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A,【解题点拨】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微观示意图,每2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生成c分子和2个d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只能为1个分子,A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

3、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得c物质的分子中含有1个乙原子和2个丙原子,则物质c不可能是一氧化碳,C、D错误。 【答案】A,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1)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2)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3)反应条件。 (4)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5)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6)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之间的气体体积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 = CO2为例) (1)宏观: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

4、观: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点燃,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是要配平。 (2)书写步骤 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验。 等:将短横线改写成“=”。 标: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或“”。 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标注是否标了,

5、标的是否恰当。,【例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炼铁:_。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 (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_。,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 (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玻璃管、气球。 【设计实验】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锥形瓶,将橡胶

6、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 大量的热;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 质的总质量。 【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 要良好。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红磷。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塞子弹出。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胶塞被弹出或炸裂锥形瓶。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

7、烧杯。 【设计实验】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 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 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Fe+CuSO4 = Cu+FeSO4。 【注意事项】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例3】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

8、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不能。因为稀盐酸与硫酸钠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解题点拨】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稀盐酸和硫酸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不能。因为稀盐酸与硫酸钠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例4】(2016年安徽)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

9、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解题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A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中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氢气属于单质,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因此得到的液体燃料的化学式为H2CO2,C错误;该反应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因此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正确。 【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嘉兴,)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

10、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 C.氢元素的化合价 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C,4.(2016年兰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B,5.(2016年河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C,二、填空题 7.(2016年天津,)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 (2)镁和稀硫酸反应_。 (3)碳酸钠溶液与澄

11、清石灰水混合_。,9.(2016年广东,)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填序号)。 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 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分子,1.()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SO2 B.NH3 C.N2 D.NO2,D,2.()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4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D.

1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3.()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D,4.()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基本类型的反应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 B.H2CO3 C.KOH D.CH4,D,2.()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

13、示意图如下: (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填“分子”或“原子”)。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原子,2,C、H,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填标号)。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C,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s前没有发生 变化的原因为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的分子数目比为_。,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8.0,置换反应,1:2,谢 谢 观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