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5640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章爱护水资源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 考纲要求和命题分布,1 . 水的组成(认识)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知道) 3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认识) 4水对生命的重大意义;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 5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内化),02 知识点归纳梳理,一、爱护水资源,1水污染的三方面原因: 工业上: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的任意排放; 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一、爱护水资源,2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加强对水质的_; 工业“三废”经处理_后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提倡使用_; 生活污水 合格后排放。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_;另一方面,_。,合格,

2、集中处理,农家肥,防止水体污染,节约用水,检测,(2016安徽)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浸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思路与技巧】浸灌和漫灌都需要浪费很多水资源,目前改用喷灌或滴灌。,B,例题1,(2016东营)东营市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发挥价格机制对用水需求的调节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 B黄河水经过沉淀、过

3、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C“蒸馏法”是人类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这样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通过应用新技术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B,例题2,【思路与技巧】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但是杀菌消毒属于化学方法,而不是物理方法。,1净化水的方法有: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自来水生产过程所用的药品有:絮凝剂_,吸附剂_,消毒剂_。 2硬水与软水 定义:硬水是含有_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_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方法:取样品,加入_,振荡,_的是软水

4、;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蒸馏,二、水的净化,氯气,泡沫多,肥皂水,不含或含较少,较多,活性炭,明矾,硬水软化的方法:_或_(生活上常用的方法)。 硬水的危害: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衣服变硬;烧锅炉用硬水,浪费燃料;人长期饮用硬水,危害健康等。 温馨提示: 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效果最低的是静置沉淀,最高的是蒸馏;过滤、吸附不能使硬水变为软水,蒸馏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把硬水变为软水。 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明矾的吸附、生产自来水时的投药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软水不一定是纯水,蒸馏水一定是软水。,煮沸,蒸馏,(2015 山西)小李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后,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B该净水器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C该净水器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该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A,习题3,【思路与技巧】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能将硬水软化;不能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2016广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成软水,【思路与技巧】蒸馏水是软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泡沫较多,B正确;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属于混合物,C错误;活性炭

6、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硬水中的 Ca2、Mg2,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 D 错误。,B,习题4,三、水的组成,1电解水可以看到的现象: 电源正、负两极都有_产生,正极与负极的气体体积比为_。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_。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 3电解水的实验结论: 水是由_元素和_元素组成的; 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_和一个_构成; 在化学反应中,_可再分,_不可再分。,氧,氢,氧原子,氢原子,原子,分子,淡蓝色,12,复燃,气泡,(2016苏州)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B电解水生

7、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B,例题5,【思路与技巧】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016广东)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思路与技巧】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吸附属于物理变化;加入肥皂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过滤无法除去可溶性离子。,C,例题6,03 重

8、难点突破,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从三个层面突破理解:(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和现象:在实验中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象“正氧负氢(谐音父亲)”、“一氧二氢”。(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如过氧化氢也是。(3)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电解: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水的组成,(2015广东)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

9、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例题,【例题分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B正确;水的化学式为H2O可知氢、氧元素的质量比21618;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中不能含有氢分子。,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H2O2,C,同类变式,思路与技巧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氧元素由2价变为0价,

10、氢元素由1价变为0价;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C项正确;方程式漏条件和气体符号。,04 全国优秀试题分类精选,1. (2016淄博)水的天然循环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淡水,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烧杯天然水样,欲对水样进行净化,观察发现水样略带颜色并呈现浑浊,首先,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水样净化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向滤液中加入一个活性炭包,其目的是_。,过滤,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吸附色素和异味,2. (2016连云港)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_。 A过滤池可

11、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2)明矾KAl(SO4)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_,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C,2,Al(OH)3,(3)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示意图: 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_色。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利用此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液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HClAgNO3=AgClHNO3,红,Cl2H2O=HClHClO,(4)天然水中微生物使有机物(以C6H10O5表示)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O2的量叫做生化需氧量(BOD,单位为mg/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6O2=6CO25H2O。测得20 时1 L某天然水样中含有机物(C6H10O5)的质量为10.8 mg,则该水样的BOD值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解:设该水样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C6H10O56O2=6CO25H2O 162 192 108 mg x 16219210.8 mgx 解得x12.8 mg。 该水样的BOD的值12.8 mg1 L12.8 mg/L。 答:该水样的BOD值为12.8 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