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5350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3、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4、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突破方法: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教材分析:本课选择的三篇神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们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

2、。在这三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传诵几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美德。另外,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笔简约。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女娲 夸父 精卫鸟拯勇敢救敢于人无搏类畏斗 人类对自然的抗争教学流程:一. 兴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导语:中国神

3、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代神话。二自学指导: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 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破读。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不准,读不通顺的地方首先提出,师生共同解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2结合注释,梳通文意。方法指导: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译文理解文章大意。()依照注释,在文中标注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梳通文意。()提出本组在翻译时遇到的困难,其他组帮助共同解决。()

4、各组选择自己读懂的句子,派代表翻译,班内交流。3组内解决不了的班上师生共同他解决。 完成训练,查漏补缺 平行训练1填空。神话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 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 创造的部落故事。主要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远古人类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起源于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离得都整合对理想的追求。中国神话极丰富,保存在 等古代典籍中。2试一试,比一比,谁能快速准确的读出下列加点词语?女娲( )颛民( )鸷鸟( )攫老弱( )鳌足( )淫水涸 ( )( )狡虫( )兼覆( ) 周载( )夸父( )发鸠山( )柘木( ) 白

5、喙( ) 自詨( )故为精卫( )溺死( )堙于东海( )衔西山之石( )焉( )3解释词语或句子:四级废 :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其名自詨: 未至,道渴而死。4. 词语积累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 A.彼此谅解,重新和好。言归于好 B.让人意外,十分震惊。骇人听闻 C.不再讲话,不再露面。潜移默化 D.文雅朴实,很有礼貌。文质彬彬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舅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里, ,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A 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

6、己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三课堂探究.1.精读课文,质疑解疑。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可齐读、个读、默读等,分析人物形象并体会把握文章主旨。2教师精讲,提高拓展。平行训练(一)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6.解释加点词语:欲得饮: 堙于东海 ; 7.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鸟的外貌的句子并翻译。8.这两则故事流传下来两

7、个成语,请写出并解释其含义?9.对甲文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怎样理解?10.两个形象中,令你最感动的是谁?为什么?11.这两则神话表达了古代人民的哪些愿望? 四合作探究1.三则故事中塑造了三个千载传诵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2.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五拓展延伸:(一)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

8、,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设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

9、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

10、,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1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四字) 。13.从文中看人类是谁创造的。从你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可知,人类是谁创造的?14.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破天?15.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16.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17.女娲补天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性形象?第一单元1中国神话三则1.自然现象 集体 山海经淮南子2.略3.略4.C 5. D 6.想 填塞 7略8.夸父逐日: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精卫填海: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9.夸

11、父死后将手杖化为树林,以造福后人。让人们乘凉,同时也表达了造福人类和希望后人继续完成未竟事业的心愿。又增添了神话色彩。10略 11夸父逐日讲述了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反映了人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精卫填海表达了人类锲而不舍、顽强不息、意志坚强及自然力的抗争。也正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精神象征。12神话;女娲补天13、女娲;劳动14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而把天给撞破了。15、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16、不是真实的;他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17塑造了一位勇敢智慧、为民除害的顶天立地的女性形象。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