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4913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35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2麻叶洞天 课件(共19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叶洞天,徐霞客以布衣之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涉险临危、仆人背叛、断粮、被劫、病痛等,踏遍万水千山,留下了一部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的辉煌巨著,这种为科学事业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学习本文,掌握说明的顺序和方法,体会文中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学习徐霞客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他经30多年考察撰成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它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

2、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名著。 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 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 书籍。内容包括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 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逸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徐霞客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有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

3、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新课助读,自主梳理,麻叶洞位于湖南茶陵平水乡水源村境内,在云阳山下,麻叶洞幽深曲折,只是洞中狭窄之地较多,不太好进去,但其中的胜景,则是徐霞客所游览过的洞中最吸引人的。,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2.识通假 乱石轰驾(驾,通“架”,叠架) 于是辟成一衖(衖,同“巷”,小胡同),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用法,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明句式 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 判断句 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 省略句 寄行李于其家 介词结构后置句 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定语后置句 妇之炊者停爂

4、定语后置句 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定语后置句 今何以枯洞也 宾语前置句 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 宾语前置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第一段 点评:课文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就像现代卫星定位系统一样,在群山之中,标记出洞之所在。依照作者的叙述,完全可以勾勒出一幅简明的地形图。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不假雕饰,准确地描绘出亦真亦奇的山川风貌。其中也不乏生动之笔,如作者言“得麻叶洞”,着一“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谓“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语,见于徐霞客游记第一篇游天台山日记)。,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第四段 点评:本段继续写行程

5、,而比前一段更偏于对洞内景物的描摹。经过了“北循”“西攀”“北转而东”“度鞍历峤”,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出来。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眼前。溶洞之内,可谓移步换景,愈来愈奇,幻出一条石巷。更有一石榻,石莲下垂,连成帷幔,结成宝盖,更有如雕似绘的圆柱,晶莹洁白,立于后壁。这是巷中第一奇景,让熟识溶洞的作者也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流连。出洞之后,恍若隔世,大有脱胎换骨再生一世的感觉。,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欲入不敢,欲去不能。兹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安能得此!”余各谢之,曰:“吾守吾

6、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 点评:作者照录了当地土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信仰神灵毫不动摇的执着,更多地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朴厚诚实。作者诚恳地向围观的人致谢,因为他知道这些平常的事情对当地土人而言却是非常之举,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不安和精神的困惑。受当时的条件限制,人们往往对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当地土人不敢进入洞内属于正常心理,但这启示我们对新事物要大胆尝试、挑战,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总有一天会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没有经历过尝试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尝试过苦难的经历是平淡无奇的。只有敢于尝试才能使人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人不屈不挠,只有奋勇攀登才能其乐无穷。,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7、1.文章第二段不是写景而是叙事,叙述这件事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这段文字写自己寻求向导之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土人对神秘事物十分惧怕,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从而反映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为下文写麻叶洞的奇异景物做了铺垫。而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作者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读之引人入胜。,句段点评,多维

8、探究,审美鉴赏,2.文中两次写到当地土人,有何作用? 提示:作者两次写到当地土人,有以下作用:(1)从行文上而言,写景中插入这样的叙事,一方面使得行文富有波澜,另一方面增添了行文的趣味性;(2)从结构安排上看,作者两次写到当地土人,前后也构成了一定的照应关系,这也使得本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独具匠心;(3)从内容上而言,这也与作者无所畏惧的探险行为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献身科学的无畏精神。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迷信思想在当地土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认为在这里更多地体现出徐霞客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无畏精神,他对于破除迷信敢于现身说法,这也体现

9、出一个大无畏的无神论者的高大形象。,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第三、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所见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在这两段中,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麻叶洞中奇异的景观。作者从“大仅如斗”的洞口进入,转至洞底,发现洞内曲折回环,低矮难行,到了洞的内层,豁然开朗。经过了“北循”“西攀”“北转而东”“度鞍历峤”,展现出一个神奇的世界:“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眼前。,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麻叶洞天特色欣赏

10、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其中的麻叶洞天,视野开阔,文笔优美,富有情趣,与天工开物的质朴无华相映成趣。其特色有: 1.文章思路清晰。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串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经过的景观,逐一描写,最后写出洞后的情形。 2.详略得当。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详写上山游洞的经过,其中关隘、景物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游洞的经过写得最为详细,把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 3.观察细致。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如洞里的裂缝、石头的形状等,写到每个景点,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围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颇有文学形象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