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4682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案例说明宋词和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展示宋词、元曲的作品,设计问题;学生在赏析过程中,结合教师设计的问题,自己分析、体会以达成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教师展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学生一起大声朗诵。提出问题“什么是词呢?”导入本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对宋词有一个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一)宋词1. 宋词的含义与特点 教师讲述宋词的含义:词是一种新的诗歌载体,又称为长短句。唐朝时期初步发展,到宋朝时期兴盛起来。教师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白静夜思这首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与唐诗比较,宋词有哪些特点?教师注意引导、补充,指出词能够更加灵活地抒发作者情感。 词的特点: 句子长短不一;词有词牌名。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具体比较唐诗和宋词,自己分析宋词的特点,结合教师的补充,能

3、够直观地了解宋词的特点。2. 宋词的派别与代表人物 教师出示苏轼的画像,请学生结合语文知识讲述苏轼的基本情况,并注意补充。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宋神宗时期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在黄州时期,苏轼内心愤懑,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设计意图:学生迁移语文知识了解苏轼的基本情况,教师补充苏轼仕途的不顺,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过渡到对诗词的鉴赏上。教师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苏轼的这首词是什么样

4、的风格?(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教师补充: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大都是这个风格。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遭遇贬黜后愤懑又洒脱心情。可以说,词作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展示苏轼定风波这首词,同学们齐声朗诵,再次感受苏轼的豪迈词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感受苏轼的词作风格,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词风,初步感受词作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反映。教师展示雨霖铃这首词,请学生齐声朗诵,并提问:这首词是苏轼的作品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

5、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这首词的风格和刚刚两首词的风格截然不同。这首词很细腻、温婉地描述情感。教师引出婉约派代表柳永,并对柳永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他出身官宦世家,后来离开家乡,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娱乐的浪漫生活之中。6年后,他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所以一心填词。他的词善于用俚词俗语,善于描写人物细腻的情感,也善于以风景衬托人物情思,委婉含蓄,情意柔绵。他是婉约

6、派的代表人物。请学生回答课本中的“比一比:感受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特点。”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赏析雨霖铃这首词作,直观感受婉约派的词风。通过回答课本中的问题,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风格,同时提高总结分析能力。教师展示李清照的画像,请学生结合语文知识介绍李清照的基本情况。教师补充李清照的生活经历,指出她前期多写其闺中生活和思想情感,题材集中在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教师展示一首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教师简单介绍这首词的意思:春夜一场风吹雨打,李清照预感到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

7、落凋零。所以,第二天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屋外的变化,“卷帘人”却说“海棠依旧”。对此,她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卷帘人的错误。教师展示声声慢这首词,学生一起朗诵,感受李清照后期的苦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和后期不同?学生回答:因为她的生活出现变故,宋朝此时也政治动荡,人们生活疾苦。 教师补充:作者的词作能够反映她的生

8、活和心境。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李清照的词作,一方面感受婉约派的词风;一方面感受词作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展示辛弃疾的画像,简单介绍辛弃疾的情况: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他的词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他也是豪放派的代表,和苏轼合成“苏辛”。(二)元曲1. 元曲的含义与特点 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什么是元曲?元杂剧和散去合称为元曲。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

9、术。散曲是由诗歌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2)元曲有什么特点?元曲描绘的往往是一个完整故事,配合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它不像宋词那样侧重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教师补充: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简单介绍元杂剧的角色:旦、末、净、丑。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和老师的讲述,知道元曲的含义和特点。2. 元曲的代表作请学生阅读课本楷体字部分关于关汉卿的介绍。教师结合窦娥冤插图讲述这个故事,请学生思考:作者通过窦娥冤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教师简述王实甫的西厢记。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知道作品是现实生活或者作者情感的表达。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