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4675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康乾盛世案例说明康乾盛世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其中学生对“商帮”等的概念很不感兴趣,又恰恰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而且,有关商业的话题,当今社会的学生普遍比农业、手工业更熟悉一些。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已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比较喜欢探讨有挑战性的问题。本目的设计就以贴近学生的问题设计为引导,力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学过程承接上一课目的过渡教师过渡:1518世纪是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也

2、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明朝积淀的基础之上,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清前期,史称“康乾盛世”。设计意图:上一课目“新生产关系的萌发”主要阐述明中后期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生产关系,与本目“康乾盛世”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两者之间的时序性,能加强对教材整体性的认识。1. 时间教师投影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间的时间轴,并提问:“康乾盛世持续了多长时间?”学生通过时间轴上提供的时间点,计算回答。(实际感受康乾盛世是连续三位帝王的统治时期,时间上远超前代)设计意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

3、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时间轴”正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表现时序性最直观的方式。2.盛世特征教师讲述:我们已经学过“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一个时代具备了哪些特征,可以被称为盛世?”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总结盛世特征。设计意图:从具体到一般,符合学生认知规律。3.康乾盛世局面的形成教师补充“清疆域图”、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回溯第一子目中明末的农业科技发展和赋役制度创新带来的影响)、由教材小字部分伏尔泰对于当时中国的称赞引出对欧洲“18世纪的中国热”,提问:“康乾时期为什么会被称为盛世呢?”学生结合“第16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

4、勇斗争”和“第17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学内容,分析教师补充的材料,根据前面所归纳的盛世特征,分类分析康乾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历史条件。设计意图: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再由一般到具体,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是对总结出的规律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检验。4.康乾盛世经济的繁荣教师投影 “康乾盛世经济发展概况简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阅读教材“康乾盛世”子目,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综合指标的发展情况。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子目的重点。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数据,并加以归纳概括,所留下的印象远远超过教师的讲解和飞快的课件展示。教师以“晋商”“徽商”为例,引导学生探讨不大容易

5、理解的“商帮”问题。设置问题串:(1)简介山西和安徽的地理情况。这两个省份有些地区都属于土地条件不太好,或者是山地丘陵比较多。总而言之,这样的地方都不适合发展农业。刚才咱们在填充那个表格的时候看到了,清朝人口增长了。人口基数增长了,这个地方又不适合农业生产,怎么活下去呢?(2)投影地图“晋商主要经商路线图”和“徽商主要经商路线图”。我看到好多人特别吃惊,为什么呀?他们的做法和我们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认识有什么不同?(3)作为东家、投资人,怎么遥控指挥那么遥远的店铺呢?(4)一个商铺要想正常经营,除了掌柜的还要聘用什么人? (5)我们知道观念的改变是最滞后的。山西人把“晋商学徒工的职业规矩”代代

6、相传,一些老人到现在都能倒背如流,这说明当时人们的观念产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第(1)问,回答出“经商”并不困难。第(2)问,很容易被理解为“交通发达”。教师要及时纠正:当时交通不发达,好多山路特别崎岖,有的地方是他们生生趟出来的路。但是,当时人们对晋商是怎么评价的呢?“麻雀可以飞到的地方,晋商就可以到达”。由此再往中国传统社会的主业上引导,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人口流动性增大”第(3)问,如果回答“搬过去”,教师要予以肯定,以增强学生自信:徽商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一般是整个家族一起出动,因为感觉那个地方特别好。好!我们举族迁过去。错综复杂的经商路线往往也就成了人口流动的路

7、线,所以说,“无徽不成镇”。如果回答“由董事长聘任经理”,更要予以肯定,鼓励学生联系现实:那个时候叫“东家”聘任“掌柜的”,晋商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的理念是,不管我走多远,我还得回家。由此引导学生认识“投资权、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现象。第(4)问,如果回答“伙计”,教师就可以投影“晋商学徒工的职业规矩”,解释“身股”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股份制”的现象。如果回答“账房先生”,可以指出很可惜的一件事是晋商有一个习惯特别不好,特别不注意保护那些账本啊、文书啊等,有的甚至拿来就糊了窗户、糊了棚了。在这一点上,徽商就不太一样。然后引入“徽州文书”的话题,他们保存的文书档案跟商业是有关的,还包括一些其他的门

8、类,比如像咱们刚才说的,诉讼、继承之类的法律文件。也就是说,徽州商人特别注重契约。第(5)问,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重商”。教师可以投影严世潘对民间财富的议论和雍正朱批谕旨里提到的现象,也可以直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商人地位升高”,并出现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和根据学生答案的指导和引导,把比较枯燥、深刻的“商帮”概念和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常识联系起来,深入浅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这种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导向性,经历清初逆转冲击之后,至清前期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得到发展”,认识到清前期康乾盛世的出现,也包括手工工场、雇佣劳动的

9、继续发展等新因素的作用。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教材整体性的印象。本课目小结方案一:教师再次投影时间轴,并提问:“康乾盛世的结束,距离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过了多少年?”学生通过时间轴上提供的时间点,计算回答。(实际感受康乾盛世距离中国近代史之近,加深对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的认识)教师小结:为什么这么鼎盛的时代之后,那么快就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呢?我们将在“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中继续探讨这一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盛世中蕴含着危机”的意识,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奠定基础。方案二: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盛世标准,在文化领域强调第一子目中的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也为清前期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具体内容将在下一课当中继续探讨。设计意图:回顾本课重点问题,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