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4667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唐朝的对外交流案例说明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因而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的对外关系中,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外交政策与帝国强盛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同时,这一部分内容特别适合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教学过程承上一课目的过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课堂上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近

2、历史、感悟历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师选择利用大量历史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创建“参观鉴真纪念堂和陕西大雁塔”的场景,将“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两个子目串联起来,设置为两个独立“旅游参观地”,将对外友好关系作为串联参观的一条暗线,利用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设计具有阶梯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参观旅游景点”的过程中达到“感悟历史”的目的,理解知识,培养历史想象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更加密切。唐朝与周边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学生思考并回答出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教师展示日本学者与汤因比的对话(教师口述):

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间,日本一位学者和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谈起华夏文明时,他问汤因比:“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汤因比略略思索了一下,回答说:“要是出现这种可能性的话,我会选择唐代。”李国文:李国文文集 卷14,随笔.5,说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教师讲述:汤因比选择唐代的原因之一,是与唐代频繁而友好的对外交往盛况分不开的。中华文明发展到了唐朝,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唐朝声威远扬,其魅力已不仅仅吸引周边少数民族纷纷与之融合,更令当时海外各国心驰神往。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教师展示表格,简

4、述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情况。例如,唐朝与很多国家交往,形式多样,有宗教往来、文化交流、商贸交易、互派使者等。国家大食新罗波斯天竺日本百济高丽拂菻狮子国次数37262625138773教师提问:其中,在唐朝与日本和天竺交往史上出现两位著名的人物,他们分别是谁呢?教师出示鉴真纪念堂鉴真塑像及玄奘塑像。学生观察图片,识别人物。教师讲述:现在让我们走进鉴真纪念堂和大雁塔这两个景点进行参观,透过人物背后的故事去了解唐朝与日本和天竺友好交往的情况吧。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案例主体环节一:走进鉴真纪念堂教

5、师讲述: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在日本官方大量派出遣唐使的同时,我国民间也有不少志士仁人东渡扶桑,讲经弘法,主动搭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玄宗时期的高僧鉴真大师就是其中之一。在扬州市古大明寺内,有一个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日本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造的建筑鉴真纪念堂,纪念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鉴真和尚。纪念堂内正中为鉴真楠木雕像,仿鉴真圆寂前塑造的干漆夹紵像制作而成。教师提问:这尊塑像给你的的印象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人物坐像进行描述)学生描述:神态安详、眼神坚毅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习鉴真的精神做铺垫。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1)为什么日本学问僧要邀请鉴真?(2

6、)为什么鉴真会去日本?(3)为什么鉴真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学生讨论:略。设计意图:在讨论中逐步认识到鉴真是唐朝先进文化的代表,他对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教师讲述:纪念堂陈列室正面墙上挂着鉴真的大幅画像和他东渡日本的行迹图。学生结合东渡日本的路线图,讲述鉴真东渡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路线及东渡故事,亲身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识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讲述:鉴真的到来受到了日本朝野的极大欢迎。这是日本佛教界的一大盛事。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教师提问:鉴真在日本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崇高的礼遇?学生回答:

7、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教师讲述:对。在此后的十年里,鉴真一行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布佛教,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在陈列室的木橱内,陈列着大批中日学者介绍、研究和纪念鉴真的文集,还有许多鉴真带往日本的药物标本、印有鉴真像的日本药袋、鉴真书法影印件。这些都充分说明,鉴真对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史料的呈现,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及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讲述:双目失明的鉴真凭借惊人的记忆或通过耳听的方式,帮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经,又用舌尝的方式为日本修正了药典,并治

8、好了病危的光明皇太后的病。对鉴真东渡,许多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教师展示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对鉴真的评价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乡。日本人民对鉴真的评价教师提问:通过以上资料的呈现,以及鉴真东渡的故事的学习,鉴真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学生归纳:鉴真六次东渡,对真理的坚定信念,对弘扬佛教的执著追求,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勇气等。设计意图:学习鉴真的精神,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过渡:鉴真东渡是宣扬佛法,说明唐朝佛经比较完善.那么,是谁不远千里前往佛教圣地,带回大量经书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去参观。环节二:参观陕西大雁塔教师展示大雁塔与大

9、慈恩寺广场上玄奘法师雕像,并简介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1.玄奘西行教师提问:同学们对玄奘熟悉吗?在哪里看过他的故事?学生回答:西游记。教师讲述:电视剧西游记是由明朝吴承恩所著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小说中的唐僧取经与真实人物玄奘西行是有区别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从贴近学生的角度活跃气氛。明确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史实之间是有区别的。教师设疑:玄奘“为何去?怎么去?去见谁?为

10、何回?回来后做了什么?”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课后的“材料阅读”。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西行路线图,根据大唐西域记记录的情景想一想,并说一说玄奘在途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学生阅读讨论:阅读教材了解玄奘,识读地图,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述。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途中恶劣的自然环境突出了他坚毅的品质。最终,他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他再次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11、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根据课文、路线图、课后“材料阅读”等资料,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西行原因、西行路线及研习佛法的经历,了解玄奘西行的艰辛,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教师讲述: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教师展示资料:唐太宗亲自接见,封“三藏法师”。唐朝政府在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用于收藏从天竺带回的舍利、佛像和经卷。唐朝政府供给译经所需,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组织译场。大雁塔南门的券洞两侧还嵌有“玄奘负笈图”和“玄奘译经图”。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

12、功绩和非凡精神,世称雁塔圣教。设计意图:历史文物的呈现,体现出历史史实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教师提问:以上这些内容是唐朝政府在玄奘回来后采取的相关措施。从以上这些措施中,可以看出唐朝政府的什么态度?学生回答:支持与重视等。教师讲述: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设计意图: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表格比较鉴真和玄奘的异同点。学生从出国身份、随从人员、途中遭遇、性格特征、拜

13、见人物、归国之后这六个方面比较西游记与“玄奘西行”的不同。教师过渡:两位高僧,一个为学习先进文化,一个为传播先进文化,都为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教师展示对两位人物的评价: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书中表格,培养学生比较、概括能力,进一步学习两位高僧身上体现出的精神。环节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否说说唐朝为什么如此吸引周边国家与之交往呢?师生共同归纳:唐朝的国家统一、政权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

14、达、文化繁荣、交通发达为对外开放的政策奠定了基础。这不仅使得多元文化不断交融,使得唐朝经济、文化等更为繁荣,也说明对外开放的作用是双向的。环节四:课堂小结教师归纳: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形成了傲居当时世界文明之首的唐文化,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向下一目过渡:教师讲述: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不难看到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开放,使得今天的我们在回望那段历史时,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盛唐之风,震撼于唐人阔大而雄浑的眼界、自信开放的胸襟与见识。唐朝不愧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灿烂的一个篇章!唐朝的魅力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