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4590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3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 第 3 课 远 古 的 传 说 【学习目标】 1、说出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2、复述炎黄联盟的形成,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3、知道黄帝、炎帝对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4、概括尧舜禹的“禅让”和部落联盟局面走向终结的史实。【预习导学】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一)炎黄联盟1、我国古代

2、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_、_等是最著名的传说人物。2、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_,最终打败蚩尤,_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_,因此后人尊_为中华民族的_,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_。传说炎帝教民_,制作_,种植_;还制作_,发明_,会_,教人们_。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_。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_以避寒暑,制作_,挖掘_,会_,并发明了_。仓颉创造_,伶伦制作_,隶首发明_。嫘祖擅长_,并会_。3

3、、这些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_。(三)尧舜禹的禅让1、相传在黄帝之后,_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_,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_之人。2、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_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曾_。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大胆发言) 1、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达标检测1、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2、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 )炎帝部族 蚩尤部

4、族 黄帝部族 尧部族A B C D3、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民主选举制 D、人民代表选举制4、传说中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 ( ) A、 黄帝 B、尧 C、舜 D、禹 【拓展延伸】 1、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一)炎黄联盟1、炎帝、 黄帝2、涿鹿、指南车、 黄帝、 华夏族、 炎帝和黄帝、人文始祖、“ 炎黄子孙”(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陕西渭河流域、 开垦耕种、 生产工具、 五谷和疏菜、 陶器、 纺织、 煮盐、 通商交换、 天文和历法知识2、宫室、 衣裳、 水井、 炼铜、

5、 弓箭和指南车、 文字、 音律 、 算盘、 纺织、 缫丝3、社会发展水平(三)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禹、 禅让制、 贤德2、疏导、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二、合作探究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其中蕴含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三、 达标检测 1、C 2、C 3、B 4、D 【拓展延伸】1、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被推选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