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4568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16课 三国鼎立单元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科七年级历史学段第一学段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题目是三国鼎立,按照课标解读的观点,三国鼎立属于“政权的分立”的表现,“三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表现统一与割据矛盾最为典型的时期。”学情方面课标解读认为:“三国的故事在中国人民中间已经是家喻户晓,初中学生理应有所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会也应该紧

2、紧抓住统一与割据的矛盾这个核心,这样才能把握中国古代史上的这个重要现象。”在知识目标上,新课标要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怎样去完成这个知识目标?我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比如从地理条件方面看,地理形势造成了三国的相对隔绝。从力量对比角度看,吴蜀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曹魏一时还缺乏统一的人力和物力。从主观因素上看,三大集团各自形成了一个人才群体,使得人才智力因素相对均衡。不过,一直以来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节目,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考量这段历史。从政治基础方面看,三个政权都得到了当地世族豪强的支持,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历史人物运用政治智慧斗争的结果。一方面这可以清楚地讲述历史发展的脉络,但是另一

3、方面也无形中形成一个误区,即人们在以政治的视角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忽视了经济因素的策动力。为增进人们多视角地了解这段历史,本课试图从经济的视角,观察三国鼎立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下面是本课多视角的分析:从经济因素方面看,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混战,北方失掉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而此时相对安定的江南、益州的经济有所发展,故出现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成为魏、蜀、吴三个政权存在的经济基础。军阀割据是农业经济分散发展的结果。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使国家的统一遭到破坏;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统一北方,使他具备统一中国的优势;但是“赤壁之战”的结果表明,统一中国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此外,从经济视角看三国还

4、符合“经济决定政治”的理论。这样教学,既是理论指导实践,又是在用实践检验真理。三国鼎立是东汉政治败坏、军阀割据发展的结果。三个政权力面对东汉末期留下的烂摊子奋发有为、重新收拾旧山河,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在汉、唐盛世之间,起到承先启后的积极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基本史实;三国鼎立形成的基本标志: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二)过程与方法从“经济”的视角,以经济为主线,按照“论从史出”的原则,引导学生把握三国鼎立的形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出现,以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后者采取屯田弥补先天不足;官渡一战,曹操取胜的关键在于袭击敌方粮草

5、,掐断敌军的生命线,极大地扰乱敌方军心;北方获得统一使得曹操具备统一全国的优势,然而,实例弱小的孙刘采取联合的策略,在赤壁之战中以弱胜强,阻止了国家的统一,确定了政权分立的基础。三足对峙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努力发展经济,以维持对峙的局面,因为三方都希望由自己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给予关注,并初步把握国家统一与割据的矛盾,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官渡之战的背景及其意义。(二)教学难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成与经济的关系。官渡之战的背景,如何深入浅出地分析以使学生理解十分困难。赤壁之战的完整经过,头绪过多,学生系统把

6、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选择(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二)教学资源三国志、剑桥中国秦汉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历史地图、人物图片、Flash动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作品。很多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于这部小说或者据此拍摄的影视剧作品。可是,历史和小说能划等号么?“三国”在史学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从小说到历史,思考小说和历史的不同。回忆小说剧情,以便和历史对比。直接切入正题,引出下文。教学过程一东汉末年的形势东汉末年,始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史料中得到结论。1.外戚宦官交替擅权2.经济崩溃,民不

7、聊生。3.政治败坏,军阀割据。东汉末军阀割据图解析为什么袁绍和曹操的实力最强。小结:1.外戚宦官交替擅权2.经济崩溃,民不聊生。3.军阀割据局面形成。提问:军阀割据有哪些危害?阅读史料,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思考:这个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其中那几个军阀的实力最强。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袁绍和曹操两强相争的发展趋势。自然地掌握背景知识,与东汉的历史衔接起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景。二两强相争:官渡之战1. 袁绍的优势。2. 曹操的对策。3. 官渡之战幻灯片展示若干史料。分析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智慧。仔细分析屯田的好处,以及根据材料说说屯田的方式。幻灯片演示官渡之战动态过程。提示学生抓住官渡之战

8、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提问:曹操取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袁绍的优势主要是什么方面的优势?2.曹操最重要的措施是那一项?3.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后,袁绍要想反被动为主动,只有主动攻曹。但是这种做法风险巨大,必须胜利,否则在道义上将出于万劫不复之地。思考:袁绍究竟有没有迈出这危险的一步呢?4.思考曹操求贤若渴的故事。5.观察官渡之战的动态发展过程。6.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笔记。7.思考:曹操统一北方对于全国的统一来讲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曹操统一中国的努力会取得成功吗?通过曹操逆境求存的举措,了解曹操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让学生明白曹操“屯田”等诸多做法在当时符合劳动人民的利

9、益,更有利于解决自己的军粮问题。是最重要的一项措施。通过思考和回答“曹操取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再次加深对“经济基础很重要”的印象。三统一未遂:赤壁之战提问: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播放幻灯片“赤壁之战”动态动画。提问:曹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为什么还会战败?图示演示,赤壁之战的结果。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专注经营北方,不再轻易大兵南下,对南方采取防御为主。五小结从经济的视角解析三国鼎立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清理本课的教学顺序。思考和回答问题。观看赤壁之战的Flash动画过程。曹操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会不会持久?为

10、什么?结合历史地图,掌握三个政权的统治方位、都城。思考:曹操到底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根据表格信息,思考三个政权之中实力的强弱次序。并思考:三国鼎立会不会长期延续?让学生明白赤壁之战是曹操是为了统一中国而发动赤壁之战的。动机尽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但战败的结果表明,统一全国时机还不够成熟。明确“三国”的概念和意义。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法持久。让学生明白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暂时的,因为实力对比还很悬殊,只要孙刘丧失结盟,那么三国鼎立便很快会被瓦解。板书设计第13课 三国鼎立一、东汉末年的政治形势1.经济崩溃,民不聊生。2.政治败坏,军阀割据。二、两强相争:官渡之战1.袁绍的优势。2.曹操的对策。1) 奉天子以令不臣。2) 屯田:官屯和民屯。3) 下求贤令。3.官渡之战。200年,曹操统一北方。三、统一未遂:赤壁之战时间:208年目的:统一中国。结果:曹操失败退回北方。四、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建魏。(三国鼎立)初步形成。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正式形成。小结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