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3775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梦龙: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兼谈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朱梦龙朱梦龙 20152015- -0909- -1818 冯老医案:重度抑郁症、失眠案 卫某,女,56岁,2013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失眠1月余。西医诊断为“重度抑郁 症”,一直服用“三辰(佐匹克隆)”等安 眠药,每晚仅能睡2小时左右,夜间惊醒十余 次,烘热汗出。其人心情抑郁,精神紧张, 恶风寒,左侧偏头痛,牙痛,心烦,口干口 苦,心慌,耳鸣,乏力,两小腿发凉,纳差, 3年来体重下降30余斤,二便调,舌淡红苔白 根腻,脉弦。 冯老医案:重度抑郁症、失眠案 处方:柴胡柴胡12g 12g 姜半

2、夏姜半夏15g 15g 黄芩黄芩10g 10g 党参党参10g10g 炙甘草炙甘草6g 6g 生龙牡各生龙牡各15g 15g 桂枝桂枝10g 10g 茯苓茯苓15g15g 天花粉天花粉10g 10g 远志远志10g 10g 菖蒲菖蒲10g10g 自备:自备:生姜生姜15g15g,大枣,大枣4 4枚枚,七剂,并嘱停服西药。 二诊二诊(2013-10-17):停服安眠药,服上药后失眠明显好转, 每晚能睡56小时,耳鸣减,足凉已,口苦已,但仍心悸,口 干,左侧偏头痛,尿频,舌红苔白根腻,脉细。 上方加苍术上方加苍术15g15g,七剂。 三诊三诊(2013-10-31):眠可,心悸减,口干已,尿频不明

3、显, 左偏头痛较前减轻,枕骨自觉鸣响,舌自感灼热,夜间明显, 纳少,舌暗苔白腻脉细。 上方去姜半夏,加清半夏上方去姜半夏,加清半夏15g15g,白芍,白芍10g10g,吴茱萸,吴茱萸10g10g,生石,生石 膏膏45g45g,七剂。 结果:结果:服七剂诸症状已不明显,停药。后偶因病情反复来诊, 仍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皆可得速效。 提纲 、辨六经 、辨方证 一、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方证分析 、临床应用举例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思路-脏腑辨证 围绕主诉,通过四诊 搜集的临床症状,推断 病因,推求病机,辨明 病位病在何脏何腑 ,结合八纲辨明病性的 寒热虚实,从而辨出证 型,进而选方用药、加

4、减变通。 “症状症状病因病因病机病机治法治法方药方药” 推断推断 VS 方证辨证 “症状症状六经六经方药方药” 归纳归纳 八纲 先辨六经 继辨方证 求得方证对应 一、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辨六经:“六经来自八纲” 经方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经方施治,亦经方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经方施治,亦 主要是在六经八纲基础上制定治疗的准则,所主要是在六经八纲基础上制定治疗的准则,所 以对于经方辨证施治的研究,则六经和八纲是以对于经方辨证施治的研究,则六经和八纲是 首应探讨的核心问题首应探讨的核心问题。 胡希恕胡希恕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的三阳,和太阴、少阴 、厥阴的三阴而言。伤寒论虽称之为病,其实即 是证

5、,而且是来自于八纲。 胡希恕 六经的实质 六经六经 八纲八纲 病位病位 病性病性 太阳病 表 阳 少阴病 表 阴 阳明病 里 阳 太阴病 里 阴 少阳病 半表半里 阳 厥阴病 半表半里 阴 、辨六经 辨六经 1.病位 表 里 半表半里 2.病性 阴 阳 1.病位:表、里、半表半里 表 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 机体外在躯壳,则谓为表,若病邪集中地反 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表证。 里 指机体的极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 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里,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 此体部,即称之为里证。 半表半里 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二大腔间,为诸多 脏器所在之地,则为半表半里,若病邪集

6、中 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半表半里证。 所谓病位,是指病邪所谓病位,是指病邪所反所反应应的病位,不是指病变的病位,不是指病变所在所在的病位的病位。 虽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地反映于表位,中医称之为表证。虽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地反映于表位,中医称之为表证。 反之,虽病变在表,但病邪集中反映于里位,中医即称之为里证。反之,虽病变在表,但病邪集中反映于里位,中医即称之为里证。 2.病性:阴、阳 阳 如其太过,则患病机体亦必相应的要有亢进的、发 扬的、兴奋的等等这类太过的病征反映出来,即称 之为阳证。 阴 如其不及,则患病机体,亦必相应的要有衰退的、 消沉的、抑制的等等这类不及的病征反映出来,即 称之为

7、阴证。 阴指阴性证,阳指阳性证。人如患了病,未有 不影响机体的机能改变的,尤其首先是代谢机能的改 变,而其改变不是较正常为太过,便是较正常为不及。 故疾病虽极复杂多变,但概言其为证,不为阴,便为阳。 、辨六经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痒、鼻塞、气上冲) 阳明病:胃家实;身热,汗自出,丌恶寒,反恶热。(口干喜饮、红肿热痛、尿黄灼 热、口渴便秘)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丌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饮、四逆、畏寒、久便秘)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表阴证,表证+机能沉衰)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丌欲食。(上热下寒,半表半里) 辨

8、方证:我对方证学习的体会 1.始终理会,结合临床,反复读原文 2.六经统摄,将方证放到六经中去学习 3.拆分组合,灵活掌握 4.重在类证之间的对比、鉴别 5.师其法而丌泥其方 1.始终理会,结合临床,反复读原文 读原文 临床实践 读原文 临床实践 21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脉促,胸满“去芍药”证 279279、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腹满时痛芍药证 故:无脉促胸满之“去芍药证”,而有心下满微痛之芍药证,应为去桂; 本方呈外邪里饮,虽去桂枝,但以生姜解表(同

9、真武汤),同样表里同治。结合临床实践,可 以证实。 去桂or去芍药? 28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 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 枝去桂(医宗金鉴: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枝去桂(医宗金鉴: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汤主之汤主之 2.六经统摄,将方证放到六经中去学习 胡冯体系的特色 通过辨六经辨六经来辨方证。 这座桥梁,不似脏腑经 络辨证、五运六气辨证那般 抽象、云里雾里、难以捉摸; 它是实实在在的实质的 桥梁。此即经方的“辨病 机”。 任何理论,如果能治愈疾病,其实质都任何理论,如果能治愈疾病,其实质

10、都 是达到了方证对应。而各种理论的差异在是达到了方证对应。而各种理论的差异在 于其中的方法。于其中的方法。 症状症状 方证方证 经经六六 归哪经?归哪经? 2.六经统摄,将方证放到六经中去学习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呕吐?呕吐? 孤证不立,六经均有呕吐!孤证不立,六经均有呕吐! 盗汗辨证盗汗辨证 2.六经统摄,将方证放到六经中去学习 金呕吐哕下利病: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阳明)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厥阴)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丌能吐,始得之手足

11、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丌 可下也,当吐之(胡老:宜瓜蒂散);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丌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前 为阳明,后为太阴)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胡老:属胃)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胡老:属上 焦,即指呕而丌能食的小柴胡汤证)”(前为太阴病,后为少阳病。) 食已即吐 桂枝甘草龙牡汤:太阳阳明合病 柴胡加龙牡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去甘草)+茯苓大黄铅丹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 病 烦惊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不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不 麻黄汤。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

12、欲寐也。 外邪里饮之乏力无精神 精神差 3.拆分组合,灵活掌握 拆分法:基本方证+药证 小柴胡汤去甘草 桂枝、茯苓降逆利水 龙牡、铅丹镇静逐痰止惊悸 大黄通便 柴 胡 加 龙 骨 牡 蛎 汤 小柴胡汤证二便丌利、谵语 烦惊、身重丌可转侧者。 芎归胶艾汤 当归芍药散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温 经 汤 桂枝茯苓丸 麻黄加石膏汤解表清里 人参、干姜温中+补虚 当归、川芎强壮补血活血, 续 命 汤 麻黄加石膏汤证而气血虚 兼瘀血者,中风虚极而有 表证者,可适证用之。 4.重在类证之间的对比、鉴别 附子汤:附、苓、术、芍+党参里虚寒饮、骨节疼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者。 真武汤:附、苓、术、芍+生姜故治附子汤

13、证心下丌痞硬,有表证而呕者。 里虚之心下痞 解表止呕 利尿逐水 悸烦 苓桂术甘汤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丌利、气上冲者。 苓桂枣甘汤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 降冲气 5.师其法而丌泥其方 或有人要问:经方虽验,但为数太少,又何足以应万变之病 ?诚然,病证多变,若为每证各设一方,即多至千万数,恐 亦难足于用。须知,经方虽少,但类既全而法亦备。类者, 即为证的类别;法者,即适证的治方,若医者于此心中有数 ,随证候之出入变化,或加减、或合方,自可取用不尽。 胡希恕 读伤寒论,莫囿于条文,关键是条文所描述的症状背后的机理(即病机读伤寒论,莫囿于条文,关键是条文所描述的症状背后的机理(即病机

14、 六经八纲),进而推广到同一病机下的更多症状。即“具体抽象具体”的六经八纲),进而推广到同一病机下的更多症状。即“具体抽象具体”的 过程。过程。 辨证过程: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病位在表、里或半表半里 病性阴或阳。 辨六经:大方向。 中医辨证有无疗效,关键在于方证是否正确 辨方证:尖端。 提纲 、辨六经 、辨方证 一、经方医学辨证思路 、方证分析、方证分析 、临床应用举例、临床应用举例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方证分析 伤寒论第伤寒论第107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条:伤寒八九日,下之, 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 转侧者,柴胡加龙

15、骨牡蛎汤主之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 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 夏(洗)二合半, 大黄二两,牡蛎(熬)一两 半,大枣(擘)六枚。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 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方证分析 【胡希恕注胡希恕注】 伤寒八九日,常为病传入少阳 而现柴胡汤证的时期,医不详查而误下之。今 胸满而烦,柴胡证还未罢,热伴冲气以上犯, 故烦且惊;水不行于下,则小便不利;热结于 里则谵语;湿郁于外,则身尽重而不可转侧,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胡老方解】胡老方解】此于小柴胡汤去甘草,而加治 气冲的桂枝、利水的茯苓、通便的大黄、和镇 静逐痰以止惊悸的龙骨、牡蛎、铅丹,故治小 柴胡汤证二便不利、谵语烦惊、身重不可转侧 者。 、方证分析 【推荐处方】【推荐处方】柴胡柴胡1212克,生龙骨克,生龙骨1515克,克, 生牡蛎生牡蛎1515克,黄芩克,黄芩1010克,生姜克,生姜1515克,人克,人 参参1010克,桂枝克,桂枝1010克,茯苓克,茯苓1515克,半夏克,半夏1515 克,大黄克,大黄6 6克,大枣克,大枣4 4枚。枚。 上十一味,先以冷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