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3737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与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6 年南京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缺失)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 2.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4.把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 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它的提出者是? 6.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 途径。这种活动是? 7.主张把“全面发展” “和谐发展” “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

2、谐发展 的人的教育家是? 8.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指的是? 9.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10.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代表人 物是? 二、名词解释 1.中体西用 2.最近发展区 3.终身教育 4.道德情感 三、辨析题 1.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 ,也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 2.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品德与社会” (社会) 、 “艺术” “科学” ,初中的“社会” 、 “科学” 等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3.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指

3、导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四、简答题 1.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3.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4.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述 第 2 页 共 11 页 五、论述题 1.试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模式指教师授受模式学生主动探取知识模 式) 2.试析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2016 年南京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缺失) 1. 【参考答案】 礼、乐、射、御、书、数。 2. 【参考答案】 赫尔巴特 3.【参考答案】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4

4、. 【参考答案】 蔡元培 5.【参考答案】 斯宾塞 6.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 7. 【参考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 8. 【参考答案】 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弛,让 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乐学而亲师。 9. 【参考答案】 孟子 10.【参考答案】 班杜拉 二、名词解释 1. 【参考答案】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基本原则, 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实际上有两组概念: “中与西” 、 “体与用” , 前者为经义之学, 后者为治事之学。到了近代,传统的体用观从一种文化的内外之学发展

5、到两种文化间的体用问 题, 且贯穿于中国近代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 劝学篇 中, 张之洞充分阐述了其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 “中学” 也称为 “旧学” , 中学指封建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他认为这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应当 放在首位,学生应先从经史子集中学习,然后才学习对封建统治有用的“西学” 。西学指“西政” 、 第 3 页 共 11 页 “西艺”两方面。 “西政”中又推崇“刑狱立法” ,法律制度,与维新派“西政”有本质区别,并非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他极力反对那些能动摇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政治学说和进步的资产 阶级文化。 “西艺”即自然科学技术

6、知识。举办西学的目的在于“治世变” 。 2. 【参考答案】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的教学可定义 为人为的发展”。所谓“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就是指教学要考虑儿童己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 发展的前面。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 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 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 助可以达到的较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这个意义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 造着”学生的

7、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 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能考虑到儿童 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都有利于儿童的发 展。 3. 【参考答案】 终身教育是被作为未来教育战略的一种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终身教育 思想的发展中,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 (1970 年)是一个里程碑。之后,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 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 年)使得终身

8、教育与创建“学 习化社会”结合了起来。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 年)则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论述终身教育,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 会生存”。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就终身 教育的特定含义来看,它既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也包括了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 的联系。因此,终身教育并不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 及非正式教育 。 第二 , 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 。终身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了使人“学会学习”, 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

9、各种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新的挑战。第三,终身教育是 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教育的整个未来是与建立并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终身教育在教 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4.【参考答案】 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组成品德心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是人的 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积极的道德情感 促进品德的形成,而消极的道德情感则阻碍品德的形成。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 成人的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辨析题 1.【参考答案】 (1)此

10、观点正确。 (2)人的发展取决于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 第 4 页 共 11 页 互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遗传素 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 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 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发展的 根本动力。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并

11、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离开人的活动, 遗传素质和环境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个体的活动、 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能动性影 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我们高度评价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它赋予了人在一定 条件下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 (3)因此,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也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正确。 (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课程。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 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还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12、,通过把多种学科 的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课程。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 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的优点:符合科学发展的趋势,贴近社会现实和实 际生活,有利于丰富和拓宽学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动机。跨学科的学习也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迀移能力,比较适应学生的未来风采。 (3) “社会”是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综合, “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综合、 “艺术” 是美术、音乐等的综合而成的课程,这些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因此观点是正确的。 3.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正确。 (2)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

13、读物获取知识、创造性的解决 问题、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学生基本能够自己阅读教材、课外书等,大概明 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也许并不能够理解的透彻,也不一定能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 多的困难。同时,他们还没有掌握一套自学的方法和养成自学的习惯。因此,他们还不能独立进行 阅读和学习,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探索,尝试问题的解决,慢慢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 方法。 (3)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与解决 问题;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人的发展的特点 人的发展特点可

14、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析。基于哲学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突出 第 5 页 共 11 页 强调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1 未完成性 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 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2 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 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这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 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 最根本的区别。它为教育

15、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 供了基本的依据。 (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 阶段性、个别差异 性和整体性。 1 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 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如身体的发展是按着“从头部向下肢” 和“从身体的中心向边缘部位”进行。儿童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等。人的发展的顺 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

16、键期,不失时 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不平衡性 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 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个体的身髙、体 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另外,人的 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 3 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如童 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情感特征是不稳定且形 于外;在青年初期,以抽象思维为主,情感比较丰富细腻、深刻而稳定,理智感在情感生活中占主 要地位。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 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