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083276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专题】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方案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 1引言 截至 2010 年底,海稠油储量占该海域已发现石油总储量的85%1。由于原油粘度 高,渗流阻力大以及受钻井平台空间的限制,常规注水开发效果有限2;从 2008 年起, X 油田开展的多元热流体吞吐开采稠油技术增产效果较好3 6。注入参数决定了 注入热能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注入强度的大小对该技术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7,目前许 多油田吞吐井注入强度是按递增方式确定的, 没有考虑不同油藏条件和开发阶段对后续 注入强度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技术的开发效果,绘制 了不同油藏和开发阶段注入强度的优化图版,用以指导稠油的高效开发。

2、 2基础模型的建立 根据海X 油田试验区油藏的特点选取 well-1 井建立了单井油藏数值模拟模型, 如 图 1 所示,模型基本参数如表 1 所示。 图 1well-1 井多轮次吞吐油藏数值模拟模型 2 表 1多轮次吞吐单井模型基本参数表 参数名称参数值参数名称参数值 网格划分33156网格大小,m18151 有效厚度,m6平均渗透率,10-3m23600 孔隙度0.372地层温度,56 水平井长度,m270原油粘度,mPas449 为真实反映渤海 X 油田的油藏实际情况,对该单井模型进行了油藏开发指标拟合, 日产油和日产气拟合结果如图 2 和图 3 所示,历史拟合总体效果较好,该数值模型能比

3、 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油藏多轮次吞吐开发的生产动态。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拟合值 实际值 图 2well-1 井日产油拟合图 3well-1 井日产气拟合 3注入强度优化 3.1目标函数的确定 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以周期为单位进行调整, 优化目标函数需同时反映油田的开 发动态指标和经济效益。为此,引入周期产出投入比作为多轮次吞吐开发方案的优化目 标。周期产出投入比是在一定的注采参数组合下,一个周期内热力采油相对冷采所增加 的累产油量所带来的收入

4、与热采期间注热费用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 0.159 po NNGh N R SS (1) 式中:R为周期产出投入比; N为周期增油收入,元; Np为周期累产油量,m3; No为当冷采时预计的产油量,m3; G为原油价格,美元/m3; 3 H为汇率; S为注热费用,元,其表达式为: 123142 ()SCCCdCd (2) 式中:C1为固定费用,元; C2为设备日租费用,元; C3为柴油日费用,元; C4为人员费用,元; d1为设备注天数,天; d2为人员作业天数,一般设定人员作业天数比设备工作天数多 10 天,即 d2=d1+10。 将周期产出投入比作为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方案生产周期的优

5、化目标, 运用数值模 拟方法进行预测分析,获得不同注入强度下的周期产出投入比,从而优选出该周期下最 优参数值,进而可以依次确定多元热流体吞吐最佳方案。 3.2优化方案的建立 以 well-1 模型为基础,通过设计各周期不同注入强度水平,形成多套模拟样本。通 过周期产出投入比对每个样本模型进行注入强度的优化, 得到不同累产油量和存气率条 件下下一周期的最优注入强度值, 同时将该最优方案下的累产油量和存气率作为下一周 期的条件,对下一周期的注入强度进行优化。 各方案注入温度 240,产液速度 120m3/d,焖井时间为 4 天,以日产油 35m3/d 作为 吞吐周期结束标准。对基础方案分别计算首轮

6、次注入强度为 18 个不同水平时开发效果, 形成首轮次结束后不同累产油和不同存气率的 18 个样本模型,注入强度水平值见表 1。 表 1首轮次注入强度水平值 水平123456789 取值9.810.411.011.612.212.813.414.014.6 水平101112131415161718 取值15.215.816.417.017.618.218.819.420.0 以第 10 水平方案 (首轮注入强度 15.2m3/m)为例,介绍后续注入强度优化过程。 第 10 水平方案首轮结束累产油 2.496104m3,存气率 69。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 4 轮注入强度优化。优化方法是分别计算第二

7、轮不同注入强度的周期产出投入比,结果如 图 4 所示。根据曲线回归计算,选取曲线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周期注入强度 14.7m3/m 为 第二轮最优注入强度。 根据上述方法,对其它 17 个水平的模型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第二轮注入强度 进行优化。在第二轮最优方案的基础上,对下一轮注入强度进行优化,以此类推,直到 第四轮优化结束。以此优化出三轮共 54 套不同累产油和存气率条件下的注入强度优化 样本如表 2 所示。 表 2注入强度优化值统计表 序号优化轮次 累产油 104m3 存气率 % 优化注入强度 m3/m 序号 优化 轮次 累产油 104m3 存气率 % 优化注入强度 m3/m 1 2 1.5

8、808613.2728 3 3.9404616.33 21.6105514.31294.0104715.80 31.6108313.02304.0406116.32 41.6606314.01314.0503016.21 52.0004015.17324.3104516.21 62.1608314.28334.4635516.91 72.1805914.96344.6105316.60 82.2307014.13354.6903517.09 92.3108613.69364.7308215.34 102.4966914.7037 4 4.9504316.70 112.5104915.10384

9、.9604316.54 122.6309014.48395.1402917.15 132.7302516.01405.2507516.75 142.7606515.36415.3403917.42 152.7907914.34425.3522517.26 162.8438114.52435.4803717.81 173.0908814.97445.5202917.07 183.1207415.22455.6605317.45 19 3 3.1846614.98465.6908916.67 203.3905115.60475.6943117.32 213.4805315.96485.694351

10、7.32 223.5303716.28495.6943517.32 233.5307415.44505.9108217.07 243.5606915.13516.0205517.33 253.6008816.00526.1103317.81 263.8208414.87536.1407917.05 273.9403916.70546.1745317.19 5 图 4周期产出投入比与注入强度关系曲线 4优化图版的建立 4.1注入强度基础图版 在直角坐标系内,绘制下一周期最优注入强度与目前累产油的关系散点图,并根据 目前存气率的不同划分为四类(存气率80%),分别进行 回归统计,并绘制线性关系趋势

11、线,如图 5 所示。 图 5注入强度优化图版 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不同存水率条件下,下一周期最优注入强度与目 前累产油的关系,见式(3)(6)。 239.145686 . 0 oi NI(存气率80%)(6) 式中:Ii为周期注入强度,m3/m; No为累产油,104m3。 该回归关系适用条件为:渗透率 4000103m2、原油粘度 600mPa.s、水平井长度 270m、有效厚度 6m。待评价井参数不为以上条件时,需要使用校正图版进行校正。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存气率相近条件下,随生产井累产油量的增加, 下一周期优化注入强度呈线性增加,并且存气率越大,斜率越大。主要原因在

12、于随着累 产油量的增加,地层中可采储量减少,近井地带剩余油分布减少,需要注入更多热量动 用深部剩余油。在相同累产油条件下,存气率越大,最优周期注入强度越小。这是由于 存气率大,地层深部压力保持水平高,下一周期注入强度需求相对较低。 4.2最优注入强度校正图版的绘制 最优注入强度图版是在基础方案条件下计算回归得到的, 实际油藏参数范围与基础 方案有较大差别。油层厚度、渗透率、原油粘度和水平井长度等参数对最优注入强度有 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最优注入强度图版进行校正,建立校正图版。校正图版的绘制 方法为: 采用最优注入强度图版相同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得到不同的 油藏参数下对应的校正最

13、优注入强度; 将其与基础方案下优化出的注入强度进行对 比,获取一系列基础优化注入强度与校正注入强度的比值,即校正系数; 将油藏参 数值作为横坐标,将校正优化注入强度与基础方案下优化注入强度的比值作为纵坐标, 绘制最优注入强度校正图版。 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表明,对不同油藏厚度、渗透率、原油粘度以及水平井段长度下 的最优注入强度对每个吞吐周期的影响幅度较为接近,因此主要研究了第二个周期内, 不同因素对最优注入强度的影响,制定校正图版。计算过程中讨论某个参数的影响时, 其他参数与基础方案一致。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渗透率K为1000、 2000、 4000、 6000、 8000和1000010-3

14、m2 时,第二周期最优注入强度。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第二个周期注入强度与周期产出投入比 关系曲线如图 6 所示。选取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周期注入强度即为最优注入强度,不同渗 透率第二周期的最优注入强度统计见表 3。 7 表 3不同渗透率下注入强度校正系数统计表 渗透率 10-3m2 最优注入强度 m3/m 基础方案最优注入强度 m3/m 校正系数 100011.9 14.7 0.811 200013.10.889 400014.71.000 600015.41.046 800015.61.061 1000015.81.073 注:校正系数=最优注入强度/基础方案最优注入强度 (a)K=100010-3

15、m2(a)K=200010-3m2 (c)K=400010-3m2(d)K=600010-3m2 (e)K=800010-3m2(f)K=1000010-3m2 图 6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周期注入强度与产出投入比关系曲线 8 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油层厚度、原油粘度以及水平井段长度条件 下最优周期注入强度校正系数,结果见表 4-6。 表 4不同油层厚度下注入强度校正系数统计表 油层厚度 m 最优注入强度 m3/m 基础方案最优注入强度 m3/m 校正系数 212.0 14.7 0.819 313.00.882 614.71.000 916.01.091 1217.11.160 1517

16、.51.189 表 5不同原油粘度下注入强度校正系数统计表 原油粘度 mPa.s 最优注入强度 m3/m 基础方案最优注入强度 m3/m 校正系数 15013.6 14.7 0.926 30014.00.953 50014.50.985 60014.71.000 75014.91.016 100015.21.031 表 6不同水平井段长度下注入强度校正系数统计表 水平井段长度 m 最优注入强度 m3/m 基础方案最优注入强度 m3/m 校正系数 10018.8 14.7 1.279 15017.81.211 20016.51.122 25015.31.041 27014.71.000 30013.80.939 9 图 7多元热流体吞吐周期注入强度校正图版 根据不同参数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最优注入强度校正系数, 绘制出多元热流体吞吐周 期注入强度校正图版(图 7)。可以看出,随着油藏厚度、渗透率、原油粘度的增加,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