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3274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5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放线方案4(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1.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 1 2.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 1 3.3.施工测量布置施工测量布置4 4 4.4.施工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3 3 5.5.施工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施工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5 5 6 6. . 施工测量管理施工测量管理9 9 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 清华大溪地住宅一期五区工程施工合同 1.2 清华大溪地住宅一期五区工程施工图纸 1.3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普通测量成果报告书 1.4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1.5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 工程总体概况: 2.1.1 项目名称:清华大溪地住宅一期工程五区七标段 2.1.2 建设单

2、位:河南中原商贸城开发有限公司 2.1.3 设计单位: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2.1.4 监理单位:河南省豫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2.1.5 施工单位: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6 施工测量放线的实施程序: 2.1.6.1 施工测量各项内容的实施应按照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遇到 问题应及时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方案调整,补充或修改方案。 2.1.6.2 施工测量中必须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即先测设精 度较高的场地整体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的定位、 放线。 2.1.6.3 施工测量前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设计图纸、文件、 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

3、计算步步有校核的 工作方法。 2.1.6.4 实测时应做好原始记录。施工测量工作的各种纪录应真实、 完整、正确、工整,妥善保存,对于需要归档的各种资料应按施工资 料规程整理及保存。 2.1.6.5 施工测量放线完成后,按施工资料规程要求,测量人员应及 时填写各项施工测量纪录,并提请质量员进行复测。 原 有 道 路 拟建建筑物 拟建建筑物 拟建建筑物 村 庄 西气东输管道 米警戒线 高 压 线 果 园 现 场 道 路 现 场 道 路 现 场 道 路 现 场 道 路 现 场 道 路 大门 小门 坐标点、高程点均由甲方指定给出的。 高程控制点高程为:175.1m, 引在高压线底座,塔吊底座和临建设

4、施上。 坐标点:1 号点坐标(X=48494.385Y=448259.161) ,2 号点坐 标(X=48520.561Y=448318.890) , 3 号点坐标(X=48477.319 Y=448414.437). 由已知高程控制点以及 1、2、3 号坐标点使用水准仪和全站仪导 出现场建筑物位置,做出控制线及水准点。 3.施工测量布置施工测量布置 3.1 进场后,首先与总包办理红线桩、控制桩的交接手续和测量资料 交接工作;对所交接的桩点进行校测;并且根据结构施工的特点,进 行整个工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各楼层测量放线以及细 部测量工作按照施工的总体布置进行。 3.2 施工测量顺

5、序:平面控制网测设高程控制网测设工程细部测 设施工过程测量和控制检验测量(验线) 。 3.3 主要施工测量方法:施工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测设拟采用全站 仪坐标测量;基础及楼层放线主要采取全站仪坐标测量法、经纬仪方 向线法进行测量放线;高程传递拟采用水准仪钢尺进行传递;高程 控制拟采用常规水准测量。 4.施工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 对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确保器具在受控状态下 使用。 4.1.2 熟悉图纸、了解建筑定位及楼层放线的相关要求,校核图纸中 相关数据,掌握测量放线所需要的几何尺寸及相关数据。在测量施工 开始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设计图纸审核。

6、总平面图的审核:建设用地红线桩点(界址点)坐标与角度、距离 是否对应;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建筑物的几 何关系; 首层室内地坪设计高程、 室外设计高程及有关坡度是否合理、 对应。 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等几何关系; 建筑物的平、 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各层标高(相对高程)与总平面 图中相关部分是否对应。 结构施工图的校核:核对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墙厚、柱 断面、梁断面及跨度、楼板厚度等);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 位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 设备施工图的校核: 对照建筑、 结构施工图, 核对有关设备的轴线、 尺寸及标高是否对应; 核对设

7、备基础、 预留孔洞、 预埋件位置、 尺寸、 标高是否与土建图一致。 4.1.3 向监理、总包提供测量人员的上岗资质和所用测量仪器的计量 检定证书。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测量仪器均 应进行计量检定。 全站仪需经国家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经纬仪、 光学水准仪及 50m 钢尺需经省市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对于测力 计、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 对于在检定期内的经纬仪、水准仪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 4.1.4 对总包提供的测量依据进行校算。 4.1.5 对总包提供的起始桩点(红线桩、控制桩、水准点高程)进行校 测。 为了保证工程定位起始数据的准

8、确,在施工前,应对城市规划部门 的测绘成果进行复算校核。 为保证建筑物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 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使 用前应进行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三个,校测红线桩 的允许误差:按地方规范要求执行,点位相对误差5cm;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 水准点 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使用前用附和法进行校测,其允许闭和差为 6mm(n 为测站数) 。 起始数据校核完毕后, 应及时将校核结果通知工程监理人员或总包 n 现场代表人员,并与总包方办理红线桩、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 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 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4.1.6 由测量

9、负责人对测量放线工进行技术交底。 4.2 测量资源的准备 4.2.1 准备各种测量用记录、表格。所用表格采用技术资料管理规程 的表格。 4.2.2 准备好各种测量用辅助材料(如:木桩、小线等) 4.2.3 本工程测量仪器配备: 名 称 精度 (规格) 数 量 用途 全站仪 2mm+2ppm 2“ 1 台 控制网主轴线等重要部位测设、 校核; 测量基准的传递与复验;局部主轴线 测设、坐标放样、测距、传测标高, 施工控制测量。 电子经纬仪2“2 台 施测面的角度测量、次要轴线的竖向 传递,变形观测,钢结构安装。 水准仪S32 台常规水准测量 50m 钢尺2 把量距 对讲机8 台通信联络 计算机1

10、台内业计算与管理、测量数据库。 4.2.4 劳动力安排:安排 8 人分两组(分别负责两个区)进行测量工 作。 4.3.工作安排:本工程的控制测量由项目部负责;细部施测工作由劳 务分包方承担,项目部指派一名专业工长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测量检 验由项目部质量部门负责;测量人员及测量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4.4.测量放线的工作条件:在测量区域内要保证通视条件和量距条 件。 5.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5.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1.1 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从便于施测的角度出发,拟在原控制网的 基础上重新建立两级控制,第一级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 据,它是根据场地条件设定的非矩形控

11、制网,设在变形区以外(施工 场地边界外部) ;第二级为处在变形区的与建筑物矩形主轴线平行的 矩形控制网,是细部测量的控制依据。由于二级控制点离槽边距离比 较近, 所以在利用二级控制点前需要利用一级控制点对二级控制点进 行校核,校核无误后方可利用二级控制点进行施测。 5.1.2 控制网的测设:新控制网是在原有控制网的基础上扩展而成, 根据设计意图和建筑物的特点根据红线及原有控制的校测结果, 选取 精度较好的、主要的、关键点位作为测控的起始依据。本工程使用铅 垂仪投放坐标点,经纬仪投放控制线测量的方法进行轴线控制测设。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置图详见后附。 5.1.3 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测角精度量距精

12、度 一级网51/40000 二级网101/20000 5.2 高程控制测量 5.2.1 高程控制点布设:根据业主提供的已知点高程,将高程引测到 现场内的临时高程控制点。现场临时高程控制点布设在现场四周,相 邻两点间距小于 100m。高程控制点布置图详见后附。 5.2.2 高程控制点的引测方法采用复核测法,由已知高程点的高程依 次引测到现场临时高程控制点上,然后再闭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点。 5.2.3 水准测量的精度:20(或5) , (L-测线长度,n-站 数) 。 5.3 控制桩点的设定与保护 nL 5.3.1 凡需要在施工阶段予以保留的控制桩、水准点,均为20 钢筋 上刻+字线(高程点为圆头)

13、钢筋桩的埋深不小于 800mm,钢筋桩周 围设 R20cm 的砼予以保护,钢筋桩头高出砼面的高度不大于 3cm。 (如右下图) 5.3.2 控制桩点四周设钢管围栏,并设有醒目的标识 5.3.3 桩点附近不得堆压材料,防止控制桩被碾轧扰动。 5.3.4 各相应控制点间要保留畅捷的测量通道,确保视线的畅通。 5.4 轴线的传递 5.4.1 0.00 以下施测时,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经纬仪方向线 法、 正倒镜挑直线方法, 将控制轴线投设到待测层, 进行闭合调整后, 方可进行细部测量。 5.4.2 轴线竖向传递的精度:3mm/层,10mm/总高。 5.5 高程的竖向传递 5.5.1 0.00 以下高

14、程传递采用水准仪+钢尺进行传递。 0.00 以下 高程测设示 a1 b1 水准尺a 50m钢卷尺(0向下) 水准仪1 a2b2 A B 水准仪2 水准尺b a+a2-b1-b2 400 剖面图 测量桩点 xx测量点 x=. y=. H=. 标识牌 800 20 自然地坪 意图 5.5.2 0.00 以上高程传递以首层的标准点位,沿建筑物的大角用 钢尺铅直向上传递。每个施测面至少由两个点同时向上传递,再对传 递到待测层的两个高程校核调整后方可使用(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 线) 。 0.00 以上高程测设示意图 5.5.3 在各层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墙 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竖

15、向主筋上测设标高(500mm 线),并用油漆 标注,作为支模和浇注混凝土的依据。在墙体、柱上弹距地面(建筑 设计标高)的 1m 控制线作为上层楼板、梁以及装修施工时的标高依 据,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1mm。 5.5.4 高程传递的精度:3mm/层,10mm/总高。 5.6 细部放线 5.6.1 楼层放线施测流程: 投设控制点到待测面测设主控制线测 设控制线与轴线或次级控制线的交点测设细部轴线或相应控制线 测设结构墙柱外廓等细部线验线。 5.7 记录 水准仪2 b1a1 a2 水准仪2 b2 50m钢卷尺(0向下) a+a2-b1-b2 楼层 对施测所需的各类数据及施测方法均要有详细的记录,

16、要求做到 原始有效,公正和连续,字迹工整,内容具有可追溯性。 5.8 施工测量放线的复测预验收 5.8.1 质量检查员应对施工测量纪录的内容进行复测检查,并与测量 人员办理自检记录。 5.8.2 施工测量放线自检完成后,由质量检查员报监理验收。 5.8.3所有验线工作独立进行, 方法和使用仪器有别于测量放线工作。 验线的部位主要是关键部位和最薄弱环节。 5.8.4 施工测量放线验收通过后,由测量人员向下一工序的班组进行 交接,并办理交接检查记录。 6. 施工测量管理施工测量管理 6.1 责任范围 6.1.1 技术管理部 上级下发的有关测量技术文件规范规程的收发管理, 向测量组提供 技术依据。 组织研究讨论测量方案, 由测量专业工长会同技术管理部共同编制 测量施工方案。 组织测量组进行接桩工作, 对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定位桩及水准点进 行现场复核,并上报监理、甲方。 组织关键部位的测量放线,包括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点、轴线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