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3158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2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与能力训练》九下世界历史人教版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课 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要点 布尔什维克 武装起义 工人士兵苏维埃 人民委员会 无产阶级 土地法令 莫斯科 社会主义 国际社会主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 解析: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俄历10月)。 2. B 解析: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 B 解析: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 A 解析:1917年11月,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附近,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 国十月革命中起义的工人、士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猛攻。 5. C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

2、“军事共产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 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6. A 解析:注意“及时”一词。苏联的成立时间是1922年,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 7. C 解析:经过3年(19171920)的艰苦战争,粉碎了来自国内外的反革命武装干涉。 8. C 解析: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各种武装 力量破坏新生政权;国际上,帝国主义集团一方面出兵直接侵犯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 革命力量。 9. B 解析: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 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

3、变为现实。 10. C 解析: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11. D 解析:幅图从左至右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列宁。 12. C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催化剂。 13. D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革命后,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4. C 解析:A、B、D三项均属于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同点,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 十月革命的特点。 15. C 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成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社会主义 革命的新时期,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项

4、指巴黎公社,B、D是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马克思、恩格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问题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问题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 动的开展。 问题四: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成功实践,经历了曲折的斗争。十月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 17. 问题一: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 问题二:列宁。马克思(列宁)主义。 问题三:成立中国共产党,创立黄埔军校,举行南昌起义,等。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会议或代表会议。十月革命。 问题二:中国的苏维埃政权构成阶级中多了农民阶级。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 第课

5、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知识要点 新经济政策 苏维埃社会主义 集体化 新宪法 重工业 农业 轻工业 生产积极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C 解析: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新 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认为必须实行新经济政策。 2. D 解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调动了人民的积极 性,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 A 解析: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 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

6、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 的过渡。 4. C 解析:列宁1924年去世,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 5. C 解析:苏联的成立时间是1922年。 6. D 解析: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 7. D 解析: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8. A 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9. C 解析: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10. B 解析: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与农业、轻工业比重失调。 11. B 解析: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交完粮食税后,余

7、粮自己支配,生产积极性提高。 12. D 解析: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工业化。 13. C 解析:从食品店只卖肉而不卖牛奶可看出其体制的僵化,同时也说明苏联物资缺 乏。 14. C 解析: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5. B 解析: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政策。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开展工业革命(或: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问题二:美国、德国。 问题三: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失衡。 问题四: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工业水平落后)。制定和实行了“一五”

8、计划,集中 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问题五:实现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发展工业;从国情出发,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等等。 17. 问题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征集制)。实施新经济政策。 问题二: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问题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 问题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等。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苏联。 问题二:19491952年,我国忙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无暇开展五年计划。 19631965年,为“大跃进”后国民经济恢

9、复调整时期,五年计划推迟。 问题三:略。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识要点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 华盛顿 九国公约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A 解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 A 解析:凡尔赛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会议。 3. A 解析: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 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 治新秩序。 4. B 解析:这次会议由英、法、美操纵。 5. D 解析:这次会议由英、法、美操纵,会议焦点是如何

10、处置德国。 6. A 解析: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 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7. D 解析: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而且它的设计不尽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各国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国联”走 向破产的境地,最后被联合国取代。 8. A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是反法西斯国家联盟签署的条约。 9. B 解析: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东亚 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10. C 解析: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日美矛盾尤其激烈。 11. D 解析:(略

11、。参考教材内容,厘清事件逻辑关系。) 12. A 解析:凡尔赛和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矛盾暂 时得到了缓解,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 国瓜分,激发了德国的仇恨。 13. A 解析:美国是此次会议的最大胜利者,取得了和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比例规定,又 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14. C 解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5. C 解析:会议上,中国的外交人员进行了坚决斗争,这正好适合英美对日的外交政 策,英美以此为借口向日本施加压力使得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1919

12、年。德国。 问题二:军事方面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 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 等国瓜分。 问题三:有道理。如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但巴黎和会却规定德国在山东的 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 17. 问题一:巴黎和会。1919年。 问题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问题三:日本。 问题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后来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与巴黎和会,从 而有资格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主张。 问题二:刻苦学习,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等。(言之成理即

13、可。) 第课 经济大危机 知识要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国家 干预和指导 宏观控制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B 解析:19241929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缓和,关系稳定,为和平发展提供了前提。 2. C 解析: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导致购买力不 足,供大于求;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 市场的不稳定。 3. C 解析:经济危机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 增,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4. C 解析:1929年10月29日,这天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由此

14、开始。 5. C 解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6. B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7. D 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长、破坏 性大。 8. A 解析:兴办公共工程可以吸纳失业工人就业。 9. C 解析:国家工业复兴法出台后,罗斯福发布了第三次“炉边谈话”。广大的中小 企业和劳动群众对此热烈响应,全国范围内支持复兴运动的游行接连不断。 10. D 解析: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后来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借用。 11. C 解析:在政治上,罗斯福新政调整和巩

15、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12. A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促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 13. A 解析:减少农产品供应,提高产品的价格。 14. B 解析: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 场的虚假繁荣。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15. A 解析: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 生产过剩。其中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 会矛盾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实行改革

16、开放。 问题二:列宁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罗斯福全面加强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问题三:列宁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问题四: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 时俱进;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注意计划(或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等等。 17. 问题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问题二:新政。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问题三:否。五年计划,计划经济。 问题四:要善于吸取先进的文明成果,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拓展与研究 煤并不是真的太多了,而是当时的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因此显得“太多”。购 买力过低导致商品销售不畅,资本家为维持利润大幅裁员,工人失业后购买力更加下降,如此 恶性循环,导致经济危机愈演愈烈。(言之成理即可。) 第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知识要点 世界经济危机 希特勒 国会纵火 军部 基础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