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3115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2 中国的气候特征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专题二 中国的气候特征,读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分区:A_,B_。 (2)界线:a_b_c_ d_e_。,非季风区,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填写气候类型名称。,A_气候;B_气候;C_气候; D_气候;E_气候。,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山地,1.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 (1)主要表现。 气温:冬季_,夏季_,气温年较差_。 降水:季节分配_,集中在_;年际变化_。 (2)成因:我国冬季受寒冷的_影响,寒冷干燥;夏 季受来自海洋的_风影响,炎热多雨。,寒冷,炎热,大,不

2、均匀,夏季,大,冬季风,夏季,(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_。 2.特征之二雨热同期: (1)主要表现:除高原、高山外,_期与_期一致, 水热配合好。 (2)成因:夏季,我国各地_大,得到的太 阳光照多,气温高,同时,_带来充沛的降水。,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高温,多雨,正午太阳高度角,夏季风,3.特征之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表现:我国有多种多样的_和_。 (2)成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温度带,干湿地区,1.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我国的冬、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3.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真题探源】

3、(2014北京文综)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高考状元话审题】 第一步:明设问 根据图中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差异确定城市名称。 第二步:提信息 甲城市气候舒适度高,一年四季均在较舒适以上;乙不舒适和较不舒适出现在夏季;丙不舒适集中于冬季与春季。,第三步:细解读 对比北京可知,甲城市一年中春夏秋三季舒适度高,说明其夏半年气温不太高,因此所在地区海拔较高;乙受到高温酷暑影响夏季不舒适,冬季舒适度最高,说明其纬度低;丙不舒

4、适集中于冬季与春季,说明冬季持续时间长,因此其纬度最高。 【答案】选B。,【题组过关】 (2015浙江联考)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中数据,完成1、2题。,1.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 A. B. C. D. 2.城市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副高控制 B.蒙古高压控制 C.热带气旋影响 D.西风气流影响,【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四地中,地夏季气温最低,为拉萨;地气温年较差最大,为乌鲁木齐;与地相比,地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更少,故地位置更偏西北,应为银川。地为呼和浩特。第2题,地为乌鲁木齐,处在天山以北,西风从大西洋和北冰洋带来水汽,加上山地的抬升作用,

5、形成降水。,(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35题。,3.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4.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5.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解析】3选B,4选B,5选C。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两地均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位于小兴安岭,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第3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受到小兴

6、安岭的阻挡,暖湿气流被抬升,易形成降水。第4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第5题,6.(2016河口区模拟)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2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2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

7、因。,【解析】第(1)题,蒸发量大小与气温高低、植被覆盖率大小及降水量大小有关。第(2)题,地下水位的高低与降水量、蒸发量及工农业用水量有关。第(3)题,城市蒸发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硬化导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加。,答案:(1)南方年陆面蒸发量大,北方年陆面蒸发量小(或陆面蒸发量自南向北减少)。南方年降水量大(雨季长);植被覆盖率高(土壤含水量大);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北方年降水量小(雨季短);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含水量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

8、给水源不足;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加固训练】 (2015天水高二检测)2014年3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大风降温,出现雨雪天气。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2)题。,(1)2014年3月13日我国北方地区风雨降温,而西南地区 气象干旱持续,形成这种气象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 B.南北地形差异大 C.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 D.南北纬度差异较大,(2)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 的( ) A.可预测性 B.规律性 C.不稳定性 D.地区间的相似性,【解析】(1)选D,(2)选C。第(1)题,中国南北纬度差异大,一方面,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南北差异使得南北温差大;另一方面,使得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小,造成南北地区天气差异显著。第(2)题,季风势力强弱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这是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