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2032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5浩普应急预案培训(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救援预案培训,主讲人:王聪杰 2015年8月3日,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的对象是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政府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性质的单位,在重大事故、突发事件“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环节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的、科学的应对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危害,防止事故、事件扩大或恶化,最大限

2、度地降低事故、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二节 应急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重大事故、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必要性(实质是:挽救生命,降低灾损)

3、 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紧迫任务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提高政府和企业应对重大事故、突发事件风险能力的要求;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安全生产许可的强制性要求。,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人物简介: 叶志平,男,汉族,党员,生于1953年9月9日,四川绵竹人,1975年7月毕业于绵阳师范学校。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在2008年“512”汶川特

4、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2011年9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追授叶志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汶川大地震最牛校长叶志平,应急经典案例,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一是学校年年搞疏散演练, 二是校长平时死抓安全。,1分36秒是如何 “换”来的?,有一次,叶志平在上海开会,突然被拉入一次消防演习中,得到了切身的体验,回来后,他悟到了演习的重要性。 于是,从2005年开始,桑枣中学每年都必须搞一次疏散演习。,学校为什

5、么搞疏散演习?,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三节 应急管理过程 应急管理过程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四个部分组成。,应急管理,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四节 国家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四节 国家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四节 国家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五节 应急救援体系构成,法制基础,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框架结构),法制基础

6、,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框架结构),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 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公安、医疗等单位 包括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 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法制基础,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框架结构),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分级响应的机制。 是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法制基础,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框架结构),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

7、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 二是由政府、行业和企业颁布的应急救援管理的相关规章或条例等 三是包括预案在内的以企业发布令形式颁布的规定等 四是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一些标准或管理办法。,法制基础,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框架结构),建立集中管理的信息通信平台是应急体系的最重要基础建设之一 物资与装备不但要保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还一定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 主要指的是紧急情况下可动员的全职及兼职人员,其应急能力和培训水平应达到要求。 是指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第一章 应急

8、管理基础知识,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1.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因此,应急预案应结合危险分析的结果,针对以下内容进行编制,确保其有效性。 (1)针对重大危险源 (2)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3)针对关键的岗位和地点 (4)针对薄弱环节 (5)针对重要的工程,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2.应急预案要有科学性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编制应急预案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领导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决策程序和处置方案科学、应急手

9、段要先进的应急反应方案,使应急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 3.应急预案要有可操作性 发生重大事故灾害时,有关应急组织、人员可以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 为确保应急预案实用、可操作,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机构应充分分析、评估本地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并结合自身应急资源、能力的实际,对应急过程的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进行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同时,各责任方应确保重大事故应急所需的人力、设施和设备、财政支持,以及其他必要资源。,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4.应急预案要有完整性 (1

10、)功能(职能)完整 (2)应急过程完整 (3)适用范围完整 5.应急预案要有符合性 应急预案中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要求。我国有关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一章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6.应急预案要有可读性 应急预案应当包含应急所需的所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如组织不善可能会影响预案执行的有效性,因此预案中信息的组织应有利于使用和获取,并具备相当的可读性。因此,应急预案应: (1)易于查询 (2)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3)层次及结构清晰 7.应急预案要相互衔接 应急预案必须与所在区域或当地政府的应急预案有效衔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

11、成效。 应掌握所辖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的信息,确保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有效衔接。,第二章 编制预案工作准备,第一节 人力资源准备 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 1.明确应急预案编制(修改)主管负责人; 2.明确应急预案编制(修改)主管部门; 3.抽调应急预案编制(修改)人员; 4.配置适当资源(物力、财力、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实施适当的培训工作等); 5.明确相关工作制度、工作要求等;,第二章 编制预案工作准备,第二节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 1.全面的进行危险源辨识(满足8字原则要求:“性质、类别、数量、分别”); 2.客观的进行风险评价; 3.确认高级别的风险; 4.确认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数量和类别

12、;,第二章 编制预案工作准备,第三节 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分析 1.生产工艺分析; 2.生产环境、条件分析; 3.地理位置分析; 4.气象条件分析; 5.相关方所带来的风险状况分析; 6.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7.事故、事件的历史状况分析等。,第二章 编制预案工作准备,第四节 本单位应急资源分析和评估确认 1.抢险救灾队伍(人力)资源分析评估; 2.技术资源分析评估; 3.医疗急救(人力、技术、设施等)资源分析评估; 4.设备、设施、材料、交通工具等资源分析评估; 5.通讯和信息资源分析评估; 6.财力资源分析评估; 7.其他资源分析评估。,第二章 编制预案工作准备,第五节 可被本单位利用

13、的外部应急资源分析 1.专业救护队伍分析; 2.医疗急救资源分析; 3.交通运输资源分析; 4.专职消防队伍分析; 5.环境监测资源分析; 6.气象服务资源分析; 7.疫情控制资源分析; 8.其他资源分析等。,第二章 编制预案工作准备,第六节 资料收集 1.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相关标准; 2.本单位过去所编制应急预案; 3.本单位灾害预防和处理办法; 4.本单位、相邻单位的重大事故案例; 5.本单位技术管理资料; 6.本单位重大事故预防规章制度、技术措施; 7.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基本情况等。,第二章 编制预案工作准备,第七节 应急预案编制策划 1.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策划; 2.专项应

14、急预案编制策划: 3.现场处置方案编制策划; 4.应急预案附件编制策划。 策划内容应包括明确:编写部门、编写人员、编写数量、内容要求、文本格式、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完成日期、奖惩处罚等。,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一节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1.应急预案体系 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2.各层次预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各层次共同构成预案完整的文件体系;各层次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上层负责统领;下层实施支持;层次相互衔接;内容疏密有序。 区别:各层次文件的对象不同、作用不同、功能不同,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一节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框

15、架设计示意图,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二节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11个要素的名称(括号内为分要素) (一)总则(编制目的、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 (二)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分析(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危险性与风险分析);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构及职责); (四)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预警行动、信息报告与处置); (五)应急响应(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应急结束); (六)信息发布,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二节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11个要素的名称(括号内为分要素) (七)后期处置 (八)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

16、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其他保障); (九)培训与演练 (十)奖惩 (十一)附则(术语和定义、应急预案备案、维护和更新、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实施);,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二节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 二.编制基本原则 编制预案的基本原则(“三不原则”): 要素一个不能删减; 要素的名称不应改变; 要素的排列顺序不应调整。,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二节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 三.要素编写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作用; “编制依据”: 分层次描述本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编制依据应包括: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规章、行业规章、行业技术规范、相关技术标准、本集团相关文件等;,第三章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二节 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 三.要素编写 “适用范围”(注:关键要素) :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 说明适用的事故类型、事故级别。 “应急预案体系” (注:关键要素 ):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