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6080842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填空) 。 二.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特点: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具体: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 6.研究者&学习者角色 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

2、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 特征。 其内涵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 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要求教师 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 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 更高目标前进。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 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 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 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

3、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 性的认识。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 开放、 科学的课程理念, 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这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不仅 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 复杂性。表现: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学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的差异性。 2. 创造性。表现:(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

4、师需要“教育机智” 。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 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 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名词解释)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 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以用 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难点】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应: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重 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具体为:1.加强教育理论修 养,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2.注重实践锻 炼, 获得对教育实践的感性

5、认识和教育经验,积累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恰当行为 模式。3.教师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有意营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觉地整理从事 实中产生的并且由于事实而得到升华的思想。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Ps:教师劳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 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6、2.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 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此,引导表现为教师 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 新课程非常 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 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威信 (一)概念: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 种是信服威信。应追

7、求后者而非前者。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 关系;教师威信的结构:人格威信、学识、情感。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条件) 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必须的心理品质) 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意识修养&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1. 概念:师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 内容: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要求: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

8、生核心; 要求:1 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 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 要全面关怀学生。4 要关爱全体学生。5 理解和宽容学生。6 解放学生。7 对学生 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要求:1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2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 弘扬正气,摒弃 陋习。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要求: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身教重于言教。 (二)知识素养(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简答题 1. 政治理论修养; 2. 精深的专业知识: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本 理论和学科体系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 必备的教育

9、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 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此外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以上教师知识结构中, 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教师 的“本体性知识” ,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的 “条件性知识” ,主要解决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简答题 1. 语言表达能力;2. 教育教学能力;3. 组织管理能力; 4.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5. 运用教育机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 6.研究能力;7.学习能力 8.创新能力;9.教育教学交往能力;10.

10、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 高尚的师德。包括: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 愉悦的情感;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健康的人格。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 织、专门的培训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 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包括:教师群 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 。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理想、思想、知识、能 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1、(二)内容: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 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 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 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 育技术等;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 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3. 专业能力的提高;4. 专业自我的形成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正式进入教师之前 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

12、括实习期) 3“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转换为正式教师) 4“任务关注”阶段更多的关注教学,关注“我怎样能行”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关注专业自身发展,有意识地自我规划 (四)教师专业的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理论学习、尝 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 、自我教育(个体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 Ps:名词解释: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 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矫正或引起他人思考的文字。 (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客观上看,需要国家和政府法律、政策&资金的支持;从主观上看,需 要教师自身的努力。 1.国家&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保障: (1)

13、加强教师教育建立一体化和开 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 (2)制定法律法规; (3)提供经济 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 勇于实践。论述 P68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简答题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表现: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 2.学生可以 进行自我教育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包括三层含义:1.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 学生具有发 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14、 二、现代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五性” ) ;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三个基本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这表现在: 1.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2. 学

15、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 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 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要保 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 对学生权力有所制约。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概念: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 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 的关系。名词解释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凯 洛夫)和儿童中心论(代表:杜威&卢梭

16、) 。 二、内容简答题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1.从教师与学生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 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强大 的人格力量是,是理想的师生关系。 四、师生关系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三).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四).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 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具体: 1.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