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0630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52组织行为学 各章提纲汇总(20174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绪论 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 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 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 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3、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4、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产生 5、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6、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7、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 三个基本步骤: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 西拉季和华莱士的六

2、个步骤: 弄清要研究的问题 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 形成假设 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 解释研究结论 8、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9、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 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真实,能全面和深入地 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时间多,得所材料难以量化,被观察者难以 接受和反感 调查法 优点: 缺点: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1、人性假设的 4 种基本观点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2、X 理论 多数人天生懒惰

3、,逃避工作 多数人胸无大志,不负责任,甘愿受人指挥和领导 多数人无目标,需强制、惩罚迫使努力工作 多数人工作是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要金钱奖励 人可分为两类,被管理和管理者 3、Y 理论 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外部控制和惩罚不能促使人们努力工作 一般人能够承担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人群中有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员工会自愿将自身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一起 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4、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5、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行为源于后天学习 刺激影响行为 6、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 自主性 社会性

4、 连续性 持久性 可塑性 7、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 论 8、个体行为规律 9、认识过程 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通过个体的感觉、知 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 的综合反映过程。 10、情感过程 是个体通过情感过程对客观事物在感性上的反映, 通过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展示出来 11、意志活动的特点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 一系列随意活动 12、意志的表现 坚毅性、果断性、自制性 13、个性心理的含义 又称为人格,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是一般由当时的特定

5、情况所引起,并随着条件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情感:是指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相联系的内容 心体验 15、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 认识过程 (认知阶段、知识阶段)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第 2 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 需要: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动机: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需要的特点: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 可变性,社会制约性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4、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着严格的区分。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 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不必然

6、 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需要对象的 确认和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一种行为可以由多种动机引发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发不合理的或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5、价值观的含义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 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6、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指标。 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及动机的基础,管 理者可对成员进行行为分析。 价值观可以提高个体的道德感和自我效能感。 价值

7、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7、态度的概念 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向 8、态度的构成 三种成分:知觉成分,情感成为,行为意向成分 9、态度的功能 调整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表现功能, 知识功能 10、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 11、价值观的作用 12、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忍耐力 13、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14、知觉的内涵、特征、分类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 反映 知觉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

8、觉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15、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社会知觉:在知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是社会 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16、知觉过程 一般划分 5 个阶段: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及反应 17、知觉的影响因素 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个性特征 18、个性的概念和特征 个性:个体拥有的,并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 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个性特征:差异性倾向性稳定性 整体性社会性 19、气质的定义和类型 气质:是人们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天生的、 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

9、黏液质抑郁质 20、能力的概念和类型 能力: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主观方面所 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1、性格的定义和类型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在习惯化的行为方 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类型: (1)依据心理活动的优势性划分的性格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依据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划分的性格类型 外倾型内倾型 (3)依据个体独立性划分的性格类型 独立型顺从型 (4)五种性格特征 外向与内向情绪适应性易相处性谨 慎程度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 22、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自然素质 社会实践 个性因素 23、性格的培养 建立正确的个性倾向系统 培养坚强的意

10、志 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24、组织承诺的概念 也叫“组织认同感”“组织归属感”,是员工对特 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25、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 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引发的,包括无私并主 动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 的任务要求。 26、组织承诺的三因素 三因素: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27、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 建立高情感承诺,会带来更低的缺勤率、更低的 离职率及更高的绩效。 建立财务类的持续承诺,对员工的付出,组织要 适时给予肯定,通过公平的报酬和晋升给予回报。 2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自愿合作行为,能

11、自觉维护整体组织的正常运行,减 少矛盾和冲突 使组织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各种生产活动中 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 有效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和留住人才 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的绩效 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1、群体的概念 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 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 2、群体的类型 按原则和方式可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按成员关系可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按规模大小可分: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按是不实际存在可分: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按发挥作用可分: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按开放程度可分:开放型群体和封闭

12、型群体 3、群体的发展阶段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 范化阶段、执行阶段和中止阶段 间断平衡模型 4、群体外部环境的内容 整体战略、职权结构、规章制度、资源、员工录用 过程、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组织文化及工作物业 环境 5、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内容: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 体结构、群体凝聚力 6、群体凝聚力及表现形式? 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感到彼此互相吸引,并为作为群 体的一员而自豪。 表现行式:表现行式: 自然凝聚力 工作凝聚力 领导者 凝聚力 7、群体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 8、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群体决策的优点群体决策的优点:

13、 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观点多样,信息和知 识更全面 决策更加民主化,更容易被组织接 受。 群体决策的缺群体决策的缺点点: 成员受到群体压力,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只能随 声附和或沉默,导致决策失误。 领导者可能由于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压制 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 消耗时间太多。 掩盖个人责任。 易于变“是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9、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压力及作用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指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 压力:迫使其按群体目标和准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作用:支柱作用,评价标准的作用,群体动力的作 用,行业导向和矫正作用 10、从众对

14、群体行为的影响 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1、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有两种效应:协同效应和社会促进效应 12、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价值观 共同的兴趣爱好 类似的经历和社会背 景 性格、脾气一致 时间、空间相近 同年龄、 同性别 1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对加强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14、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自发形成的 靠兴趣、情感、共同需要等情感因素来维持 领导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有强有力的群体规范 有很强的凝聚力 内部信息传递申通、迅速 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5、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

15、足 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 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睛雨表 消极作用消极作用: 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工作效率 容易传播谣言 会产生破坏作用 第四章 沟通 1、沟通的含义 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交换信息、思想及情感的过程 2、沟通的功能 传递信息(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推进了解(了解群体目标、了解群体反映的问题、增 进彼此关系、控制行为、协调关系、帮助决策) 3、沟通的分类 按信息沟通渠道可分: 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水平沟通、斜向沟通) 非正式沟通(单串型、饶舌型、集合型、随机型) 按信息传递方式可分: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按信息沟通媒介可分: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4、沟通的过程

16、 发讯者,即信息源头 信息,承载着各种信息的逻辑体 编码,信息转变成文字、语言、手势等符号 媒介,即信息传递的载体和通道 译码,将接受的信息转变为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信息号 收讯者,是一个人或者是组织的群体 反馈,发送者对接受者信息接收情况的一种了解 5、沟通障碍的表现 空间结构设计 当事人的可信度 当事人的价值和参照视角 “共同语言”-行话 过滤 选择性知觉 语言和情绪 6、有效沟通的特征 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7、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 8、有效沟通的技能 技能:技能:改善沟通环境 有效反馈 有效授权 有效训导 完善沟通网络 9、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 扁平化的沟通流程(破除部门障碍、进行直接沟通) 透明化的沟通模式 互动化的沟通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