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0608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后续产业分析摘要: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而且其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很大,通过对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后续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黔江地区退耕还林发展后续产业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黔江;退耕还林;后续产业1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

2、坏。为此我国提出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加强环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就针对黔江地区退耕还林的现状以及后续产业进行简要的分析。黔江区退耕还林现状分析黔江地区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首批示范区县,自XX年启动该工程以来,已经完成退耕还林的面积累计达到了万hm2,完成的投资总额达到5067万元,其中退耕地还林万hm2,荒山造林万hm2,封山育林万hm2。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区森林面积已达万hm2,活立木蓄积达到528万m3,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提高到现在的%,水土流失面积由退耕前的214km2下降

3、到150km2。但由于黔江区退耕面积大,加之退耕农户本身基础条件差,收入水平较低,退耕还林区后续替代产业成长普遍较慢,退耕农户增收难、后续保障难的问题已愈来愈突出。通过调查统计,8年补助到期后,全区收入不稳定和缺口粮的退耕农户占了很大比重。其中8年补助到期后收入和口粮稳定的农户2521户,仅占退耕总户数的36.%;收入和口粮不稳定的4532户,占%;缺口粮的2082户,占退耕总户数的%;绝对贫困户240户,占%。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政策性制约因素退耕还林工程需要以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作为依据,其中最为直接的则是退耕还林条例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虽然现行法律法规对退耕还林工程较以往具有

4、了很大的改进,然而在思路上,却仍然沿袭着由中央政府出方案、出资金的传统思路,无法完全做到从实际出发,导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不能顺利进行。3.结构性制约因素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较低、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狭窄,以及农业产业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无法完全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使得以经济效益作为中心的后续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3.技术性制约因素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十分广泛的覆盖范围,其涉及的每个工程环节几乎都存在着技术准备不足的问题,比如退耕还林的计划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植树造林的技术和经验、外来的种苗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林木的病虫害没有较好的防治技术等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严

5、重制约着后续产业的发展。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后续产业的思路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立足于现有的林业资源,突出黔江地区的地区特色,对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使其产业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黔江地区可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干果经济的发展方面,通过干果经济林基地的营造保持当地的水土;可以不断扩大防护林的基地面积,用来提高经济林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对当地农业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及市场化销售,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制。选择一大批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和示范基地,使其顺利换型为较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总之,黔江地区发展后续产业的

6、整体思路可以归纳为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的创新,不断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当地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4.发展后续产业的对策不断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步伐。我国已经出台了多个关于退耕还林的相关优惠政策,而黔江区也出台了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项优惠政策,我们应当通过对该项政策的执行,鼓励个人以及集体参与退耕还林的工程建设中,使退耕还林政策得到切实的执行,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增强产业化经营的竞争力。龙头企业是连接市场与农户之间的纽带,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现有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其生产规模,

7、提高产品的质量,真正实现林业、贸易、工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经营策略方面,鼓励个级别的龙头企业全面发展,粗放型管理与集约型管理相互结合,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循序渐进;同时加强对具有地区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就地取材,拓宽销售渠道。培育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快基地建设。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因此,要抓好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把农民的注意力转移到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林产品的质量方面,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产品,使全区逐渐形成现代化的农林业产业布局。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完善劳动力结构。退耕的农户,往往缺乏其他的劳动技能,这就造成了农村剩余

8、劳动力无法转移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退耕还林农户的技术培训,降低门槛,使所有人都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同时加大阳光工程的普及力度,力求使所有人都能够实现免费培训,摆脱以往等和靠的消极思想。同时,需要加强对培训基地的建设,使其不断扩大,就能够满足偏远的农户接受培训的需求。在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要注意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对于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都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使经过培训的农户能够顺利的参加工作,实现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另外,当地政府部门和中介部门也应当积极为农户提供培训和就业的服务,消除退耕农户的后顾之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

9、入的基础。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对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可以通过退耕还林的政策补贴的机遇,也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探索农业生产的创新思路,吸引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到当地来投资,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根据农户的需求,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先后程度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的解百纳条件,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语退耕还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不仅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退耕还林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

10、发展问题,必须要在不断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加强后续产业的建设,使其能够因地制宜、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相互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阮怀静.城郊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初探J.安徽林业,XX:1718.2 杨绍芝,莫显平.推动后续产业发展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中国林业,XX:6162.3 耿成成,胡 建.浅谈退耕还林的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XX:7576.4 赵秀民.加强退耕还林管理 提高退耕还林质量J.陕西综合经济,XX:111112.5 石大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研究J.中国林业,XX:4345.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