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0576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目前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种植业布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粮食价格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加上品质差,加工能力有限,将使本来就大量积压的局面更加严峻。再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优质商品粮的需求量则日益上升。因此,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作物生产走优质化、健康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不但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助于增强农产品

2、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且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稳固和提高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一、黑龙江省种植业现状分析黑龙江省的种植结构在5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大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并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布局。1.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黑龙江省农作物、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其中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3%。2.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有一定发展,但占的比重低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之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发展迅速,但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低,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约在17%左右,而且各年的

3、播种面积有一定起伏。二、黑龙江省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1.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不佳黑龙江省政府于XX年5月发布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拉开新一轮农业战略性调整的序幕,提出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改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牧主辅换位”的目标。近年来畜牧业得到快速跨越式的发展,而同期种植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XX年粮经饲作物播种面积比例86:11:2,远未实现意见中“至XX年调整到60:21:19”的目标。2.品种及品质结构调整有待改善一是优质品种中粮食作物品种多,小杂粮和经济作物品种少;二是高产品种多,优质品种少;三是普通品种多,名牌品种少。四是品种结构调整的科技

4、含量低,面积的调整大多是适应性调整,科技含量的提高才是战略性调整。3.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黑龙江省高油大豆、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品品牌没有得到全国品牌评估体系的认可,主要是由于质量问题。大豆的出油率较低;小麦的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定时间较短,拉伸面积较小;玉米品质不优、类型不专,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高。这些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产品品牌的发展,已经在无形之中影响到黑龙江省农产品竞争实力。4.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高,但普通农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因拥有农垦系统,农业机械化程度是东北最高的。农垦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90%,但普通农业区农业机械

5、化程度不高。因此,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比较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降低了大型农业机械工作效率,增加了作业成本;此外,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低。三、推进和完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1.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政策为准绳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集政策性、科学性和群众性为一体的战略体系。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必须实施农业保护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因此,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应在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确定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并落到实处。2.“良种良法”配套,积极推进单产水平的提高和专用化生产选用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是

6、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低耗、高效农业的基础。除了解决好品种问题之外,还需要有相应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作为支撑。应重点加强与新品种相对应的施肥培肥技术、耕作技术、植保技术、连作障碍消除技术等研发和集成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粮食作物品种的遗传潜力。为促进主要作物专业化生产和满足不同社会需求,重点是发展高油与高蛋白大豆、优质水稻、各种加工专用型与饲用型玉米、优质强筋小麦、专用马铃薯等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技术。3.加强标准化生产从大豆、玉米、水稻等重点粮食作物抓起,把先进适用技术综合组装配套,转化成易于操作的农艺措施,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上,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证粮食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从

7、种子、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等关键环节抓起,尤其要注重发挥农业机械在标准化作业当中的突出作用,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快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方面普及推广粮食机械化综合高产模式。推广机械深松为主体的松、耙、起相结合的整地、机械精密播种、机械分层深施肥、机械与药剂灭草灭虫、机械收获、机械化秸杆根茬还田等技术。另一方面加快农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新型农机具和农机技术的培训体系,农机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农机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农机生产服务体系。5.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首先,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改善局地地形条件,拦蓄降雨,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增加

8、降水就地入渗量,提高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其次,不断加大有机肥的投入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第三,对中低产田可以通过农艺、生物综合措施进行改良,使其逐步变成高产稳产农田。第四,营造经济型生态林,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控制工业废料对农田的污染。6.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特色占先机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在“名、特、优、新、稀”上做文章,开拓更宽更广的致富门路,这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补充。这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地理、环境及市场优势,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瓜则瓜,大力扶持或创造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开发名贵稀有农产品,山区可发展野生植物和林果资源如茶叶、板栗、银杏、柳编等;平原可适当发展塑膜温棚

9、农业以及特种作物,如大棚香椿、温室荆芥、反季节蔬菜、速生花卉、盆景植物、草坪植物等。.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企业作后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生产特别是乡镇企业,多以农副产加工和农业机械生产为主,从原料、产品到职工均与农户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想拓宽优质农产品的出路,就有必要与企业联姻,搞综合开发。有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企业,搞深加工,如小型面粉厂、粉丝厂、罐头厂、食品蔬菜加工厂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除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而且通过农产品向更深层次的转化,可相对增加产品的附加值。8.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另一个有效形式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纽带和带动作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要在实践中探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近期内可将重点放到支持区域性合作组织方面。同时,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