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0439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_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黄褐斑发病多因素调查分析及消斑汤疗效观察【关键词】 发病机制 【摘要】 目的 调查影响黄褐斑发病的多种因素并观察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填写状态-特质焦虑调查问卷,放免法测定血清卵泡促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雌二酮、睾酮水平,应用中药消斑汤对48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结果 黄褐斑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且STAI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2、P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消斑汤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黄褐斑的发生,首先在内分泌紊乱的基础上,在多种

2、促发因素作用下形成,用中药消斑汤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黄褐斑;发病机制;中药治疗 Analysis of multiple pathogenic factors involved in maculopathy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with xiaoban decoctionQIU Ying,FANG Dong,LIU Shu-mEi.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Jin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72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3、investigate multiple pathogenic factors involved in maculopathy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maculopathy with Chinese Fill out STAIinquiry papers and test the level of FSH,LH, P, E2,Ts in the blood serum by means of radioimmunoassay. Patie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nd

4、 treatment group,80 patients of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xiaoban Macuopathy may be due to multiple pathogenic scores of the STAI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EP in the blood serum elevated,which show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 has a ob

5、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endocrine dysfunction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may induce maculopathy, which can be treated with xiaoban tang safely and effectively.【Key words】 maculopathy pathogenic;mechanism;treatment by Chinese herbs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中

6、青年女性。诊断容易而治疗困难,其发病的原因和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外亦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由于黄褐斑发生于面部,持续时间长,不易消退,且发病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本文对8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了多因素的调查分析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运用中药组方消斑汤辨证施治,同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0例黄褐斑患者均在我院门诊确诊,其诊断依据为1998年8月全国色素性皮肤病学组制订的标准1。男8例,女72例,男女之比19。年龄1650岁,平均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平均年,临床分型:蝶

7、形55例,面上部型10例,面下部型9例,混合型6例。病因分型:特发型21例,继发型59例。病理分型:表皮型35例,真皮型30例,混合型15例。 研究方法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男女黄褐斑患者,年龄1250岁。患者同意参加观察,并能密切配合。排除标准:怀孕、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的肝、肾、心肺、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不能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者。研究者认为应排除此项观察的其他任何情况或疾病者。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 对8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Charles D等研制的修订版本,填表前给患者说明测试的意义,按要求填写,并由专人复查,以防漏评。与健康者50例做对照,对照组人员来源于健康查体者,其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组相

8、比差异无显著性。 血清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女性患者及对照组均选择月经中期采血,受试者均于每天上午810点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置-20以下冰箱保存备检。测定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由中美合资天津九鼎原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主要仪器采用国营262厂生产的FJ-XX免疫计数仪,全自动打印标准曲线及测定浓度。控制批内及批间变异分别为%及%,均符合试剂盒的要求。30例对照者来自健康献血员。两组在年龄上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自拟加味化瘀消斑汤组方当归15g,川芎12g,牡丹皮15g,栀子10g,生地15g,蝉蜕

9、10g,紫草20g,红花10g,益母草15g,柴胡12g,白芷9g,蒺藜10g,茯苓15g,山药15g,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VitC /d,VitE /d,两组药物均以15天为1个疗程,间隔1周。连用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以4级评分方式进行 观察:初诊皮损存在时,以“3”表示,反之以“0”表示。随访时与初诊时进行比较:选择“3”时,表示观察指标没有好转;选择“2”时,表示观察指标仅有小部分好转;选择“1”时,表示观察指标大部分减轻;选择“0”时,则表示观察指标完全消退。计算临床体征分级评分的治疗指数: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治疗指数=/初诊积分100%;痊愈:治疗指数=100%;显效:60%治疗指数下降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